中国艺术家卢治平和比利时女性艺术家英格里德?勒登特的版画与装置同场并置,能够形成什么样的艺术碰撞,带来什么样的灵感互鉴?今天于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揭幕的“同行:版画的研究与探索——英格里德?勒登特、卢治平双个展”,以两位艺术家近年来最新创作的版画及装置作品共170余件给出探索。
本次展览为中华艺术宫“海上观潮”艺术系列展之一。这是在“大美术馆计划”框架下,中华艺术宫推出的品牌展览系列,瞄准国内外重要艺术家、重要流派、重要艺术机构三个层面开展合作交流,举办比较研究展、作品联展,籍此见证上海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文明互鉴中的独特地位。“同行”主题展览,将中外艺术家作品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呈现,通过来自于不同文化、不同语境之间艺术家作品中各具特色的艺术语言进行对话,呈现与探讨当下艺术发展中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精神。
卢治平和英格里德?勒登特,同为当今世界颇有影响力的版画家。
英格里德·勒登特,1955年出生于比利时布拉斯哈特,著名版画艺术家、国际版画联盟主席,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她专注于石版画的创作。放大观察皮肤及其肌理,以复制、拼贴的手法呈现肌体的微妙变化,是英格里德最为人熟知的独有的创作方式。英格里德也创新地将传统印刷技术与计算机印刷、视频、音频相结合,在石版画之外,延展出装置、影像等多媒体作品。
此次展览全面梳理、展示了英格里德自2003年起所有重要作品,包括大型装置、影像作品等,展出作品多达70余件,为其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集中展示。
英格里德作品
卢治平,1947年出生于上海。作为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倡行者之一,早在20年前,他就为学生教授在当时还少人问津的版画技术。“瓶”是卢治平作品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借由这个简明包容的物象作为入口,以“灰”和“湿润”两个关键词注解传统水墨画世界,对云霞、山川、花草等纹样进行拼贴、错位处理,卢治平的版画语言在延承传统的同时,也对现代绘画原理及方法展开活用,予以生发演绎,开创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
此次展览首次集中展出卢治平近两年的新作——《实验:空间与灰度解析》《面壁》系列。这两个系列的作品完全从具象中抽身,更为彻底的解构,极简克制的线条与色块,极具颠覆性,毫不设限,呈现出艺术家充沛的艺术创作力。
卢治平作品
此次双个展呼应“同行”主题中既独立又并行的特质。尽管两位艺术家来自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文化背景,但对于版画研究的创新、版画教育的传承和艺术探索的精神都成为了他们的标签。他们在之前曾进行过相似的合作,熟悉彼此的风格,尊重各自在不同方向上的艺术探索并且互相影响。两位版画家的作品中都充满了对时间和再现性的思考,这原本是版画技术的主要特征;而在他们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思考通过艺术语言的不断实验而呈现出和以往作品既连接又有所发展的新图式。他们就像两条平行线,在不同地域和领域展开关于版画的研究探索。
两位艺术家在艺术教育领域也有杰出成就。他们在不断创造突破版画技术和概念的同时,鼓励更多年轻艺术家探索版画的潜力。由卢治平创立的上海半岛版画工作室是一个以教育和版画可及性为核心的重要版画中心。而英格里德?勒登特在上海美术学院创办的石版画工作室,让学生进入一个国际化的当代版画学习环境。他们把年轻的力量集中在一起,通过技术性的打磨和思维上的创新,让版画的未来充满希望。
这次展览通过再现他们的创作历程和对版画的不断钻研,展现出两位艺术家在各自领域的最新成就。通过展览,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中外艺术家最新创作成果的并行展示和呼应,更可以清晰地看到“和而不同”的精神传承以及“文明和谐”的实践范例。
此次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协办、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长宁文化艺术中心支持。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