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到“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深刻认识;从文化建设的重要观点,再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们中国博物馆人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澎湃动力。
上海博物馆馆藏文物102余万件,涵盖了能够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各类代表物证。我们秉持守护中华文明生生长流的初心,构筑“包罗中国艺术古代万象”的征藏研究体系及展览体系,基本陈列呈现了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及中华文明灿烂辉煌,近300场特别展览着力做好“以物论史”“以史增信”两篇大文章,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中华文明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宝贵典籍版本,强调留下来的这些瑰宝一定要千方百计呵护好、珍惜好,把我们这个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上海博物馆当前在展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精粹”,展出馆藏宋元古籍66部,展品约半数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上海市珍贵古籍名录》,其中有许多举世稀见的“国宝”级珍品或孤本。我们希望通过千年典籍向观众传播、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让观众感受中华文明弦歌不辍的传承,让典籍里蕴藏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不再囿于书斋及学术研究视野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考古学。在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项目的指导下,上海博物馆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福泉山遗址、柘林遗址发掘为探索长江下游早期文明增添了新材料,青龙镇遗址发掘丰富了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资料,实证上海因港兴市的历史渊源,长江口二号古沉船成功整体打捞出水标志我国水下考古取得重大突破,是近代上海成长为航运中心的见证。
上海博物馆不仅是“考古文明”的重要殿堂,也是“讲好故事”的文化客厅。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去年我馆推出“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吸引了逾20万人次参观。本月20日即将推出的系列第二个大展:“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聚焦距今5800年至4300年以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为代表的第一个文明发展高峰中最伟大的成就,汇聚全国19家博物馆、考古机构珍藏的出土文物超320件组,带领观众领略长江下游史前文化艺术的魅力,感知中华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下一步,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切实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基于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及“两个结合”立场,不断加强文物的研究阐释和活化利用,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动“大博物馆计划”的宏伟蓝图,细化为“施工图”“实景画”,继续做强三大系列展览品牌:携手全国各相关文博机构举办“何以中国”文物考古系列大展,展示我国考古工作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突出成就,着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与世界顶级的文化机构合作,通过“对话世界”文物艺术系列大展放眼全球,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建美美与共的文明百花园;“百物看中国”文物艺术出境大展依托丰富的馆藏文物资源,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为契机,我馆将输送高质量大展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努力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更多的文博智慧和力量,当代中国博物馆人义不容辞,大有可为。
作者:上海博物馆馆长 褚晓波
编辑:傅璐
约稿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