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海作为党的诞生地,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作为世界看中国的前沿窗口,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责无旁贷。连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尤其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深刻论述,在上海各界产生强烈反响。要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号召,就要解答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文化大都市这一重大课题。唯有锚定“上海高度”勇攀时代高峰,全力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才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上海要建设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必须凸显社会主义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能够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关键就在于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关键就在于‘两个结合’”。而“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何以在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因为其与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正是革命先辈用“共产主义社会”激活了千百年中国人对于“大同社会”的终极理想。锚定“上海高度”,这就要求我们作为党的诞生地,继续坚守光荣之城的如磐初心,重视“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凝心铸魂之力。在今年建党历史资源高地、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建党故事传播高地将基本形成之际,进一步把“结合”的彼此契合深入浅出、创新创造性地讲好、讲精、讲实,让伟大建党精神飞入寻常百姓之家,融入城市血脉,成为新征程上奋斗者的精神指引。
浦东美术馆
上海要建设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必定是现代化的、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更不是抛却断绝历史与过去。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锚定“上海高度”,这就要求我们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者、创新发展的先行者,汲取“江南文化”培根固本之精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为现代化文化建设注入文脉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浦东美术馆到上海图书馆东馆,再到即将开放和落成的上海博物馆东馆和上海大歌剧院,上海涌现一批对标世界一流的现代化文化地标。仔细探究,从建筑外观的“中国扇”到核心功能“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再到内陈装饰《鸟飞了》用不同时期古文字堆叠出的艺术品,无不透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样的“中国式浪漫”也是万千市民心之所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诗意栖居”就在眼前。
上海要建设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必将拥有世界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世界影响力来自与海外优秀文化充分的交流与融合,更来自于对于本民族文化深沉坚定的自信。这就要求上海作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乘“海派文化”开放创新包容中的聚力汇智之势,强化主场、主体意识,为我所用,激扬无限的创意与梦想。上海昆剧团《临川四梦》的巡演脚步一直延伸至欧洲中心,海外艺术家与观众惊叹于中国传统戏曲的馥郁典雅,更憧憬今日之中国:“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而“走出去”的另一边,从古典音乐到音乐剧,从咖啡到电竞,世界经典文化与潮流文化的竞相落沪,最终都汇入城市文脉的重要一支,成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活跃组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将持续引领上海答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文化大都市这张考卷。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到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无一不需要文化铸成团结魂;从城市治理到英才汇聚,无一不需要文化绘就同心圆。奋楫笃行,踵事增华,让我们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阔步奋进!
作者:黄启哲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