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毕加索、马蒂斯、塞尚等名字,中国观众不会陌生。然而,人们却或许并不知道,这些现代艺术巨匠究竟是如何在西方艺术史上渐次登场、彼此影响的?
今天于尤伦斯艺术中心上海分馆正式启幕的“现代主义漫步: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正是以精选自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珍藏的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保罗· 克利(1879-1940)、亨利· 马蒂斯(1869-1954)、阿尔伯托· 贾科梅蒂(1901-1966)、保罗·塞尚(1839-1906)、乔治·布拉克(1882-1963)等6位20世纪现代艺术巨匠的近百件代表性作品,以时间为序展现野兽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个流派的现代主义发展历程,为中国观众清晰勾勒出标志着欧洲20世纪上半叶艺术创造力蓬勃发展的新图景。
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是柏林国家博物馆联盟成员,亦是欧洲领先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之一。此次展览是该馆馆藏国际巡展的第三站,也是中国首站,并且首次根据作品创作时间采用编年结构策划呈现。展品涵盖绘画、雕塑、剪纸等多元媒介,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徜徉在这个展览,观众犹如置身于20世纪现代艺术历史之中漫步,从中体味与感悟现代主义的多元性与变革。
展览以现代艺术发展历程中的关键性人物,公认对马蒂斯、毕加索和贾科梅蒂产生重要影响的保罗·塞尚的作品为开篇,展出了塞尚在较早时期,分别于1885和1890年左右为其妻子创作的肖像画。
随后,展览通过汇集了巴勃罗·毕加索各阶段创作的40余件经典作品,一览其70余载的艺术创作发展脉络。其中不少作品都难得一见。
例如,毕加索创作于1914年的《静物葡萄》在油彩上附加了木屑拼贴,让画面看上去宛如浮雕,颇具肌理感。创作于1921年的《拭足裸女坐像》,是具象的人体画,让人疑心毕加索是否重回传统。古典特质在画面中可见一斑——女子坐在布帘上,身后是永恒的大海,可女人身后的海平线又突然出现莫名其妙的跳跃,而她四肢庞大,特别是手部其实已然预示日后1939年《黄色毛衣》中女子那粗糙、倒错的大手。《绿指甲的朵拉·玛尔》与《浴者》,毕加索画的都是其情人也即重要模特——超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师朵拉·玛尔。
在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众多作品中,观众还能欣赏到与毕加索共同开创立体主义的乔治·布拉克的作品《烟斗静物(南方日报)》(1914),这件作品不仅体现了布拉克对画面构图与纹理的独到研究,同时也强调了这两位立体主义先驱如何紧密合作,从根本上彻底转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视角。
接下来,人们看到的是在20世纪早期先锋艺术探索中,与毕加索始终保持着亦敌亦友关系的亨利·马蒂斯。
作为野兽派的创始人,马蒂斯的10件作品涵盖了其聚焦于人体研究的雕塑和炭笔作品,到具有地中海风情、色彩生动的室内风景画,直至其艺术生涯中后期,对形式与色彩的结合展开探索的创新艺术表达——剪纸作品。
而保罗·克利的30余件代表作品则是迄今为止其在中国最全面的展示。在这些自一战期间至其逝世前高产时期的作品中,既有优雅的抽象风景画,它们不禁令人联想到立体主义,及克利在包豪斯任教时所受到的影响,还有人物形象怪诞的《孩童游戏》(1939)。
沿着时间线继续向前,观众与阿尔伯托·贾科梅蒂的两件雕塑作品不期而遇,其干瘪消瘦的造型表达了欧洲众多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对二战后人类生存的疑虑与孤独感。
展览最后则以大师作品的交相辉映结束,通过马蒂斯热情奔放的剪纸作品和毕加索晚期充满抗争与情韵的作品,如《斗牛士与裸女》(1970),突出展现了现代主义艺术大师之间持续性的相互启发与影响。
博古睿美术馆的创建与命名源于欧洲著名收藏家海因兹·博古睿(1914-2007)。博古睿与毕加索等同时代的重要艺术家们私交甚笃,故拥有众多现代艺术大师的藏品,并以此构成博古睿美术馆的核心收藏。
博古睿美术馆馆长、本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加布里埃尔·蒙图阿表示:“此次是博古睿美术馆珍贵馆藏首次来到中国,中国观众独到的眼光与审美将赋予这批作品全新的解读,对此我由衷期待,也倍感荣幸。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