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诗不好懂,这几乎是公认的。如杜甫《秋兴八首》第八首里有如下两行——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到底在说什么?这是汉语的密码吧?
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在上海书展首发,本书译者、上海大学赵彦春教授分享翻译杜诗的心得时谈到,善译之道是永无止境的追求,向世界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的话语表达,有助于为中西话语融通以及世界文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灿烂文明的珍贵遗产,凝聚着中华民族集体历史记忆。杜甫一生笔耕不辍,为后世留下1500余首诗篇,《杜甫诗歌全集英译》(十卷本)选入杜甫全部1500首诗,是杜甫所有诗歌的第一个韵译本,用英语展现杜甫诗歌的音韵、格律之美。如何让更多“歪果仁”读懂“诗圣”杜甫?发布会现场,多位留学生身着古装用中英文轮流朗诵杜甫的诗作,吸引许多市民读者“围观”。
“杜甫用诗歌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中华语言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人文情怀成就了杜甫这位伟大诗人。”上海外国语大学查明建教授谈到,我们要让更多的人通过杜甫了解中国文化,“将杜甫诗歌译为英文本身就是一项巨大挑战,尤其还要兼顾其韵律,由此可见译者中英双语功底之深。”
上海大学苟燕楠教授认为,杜诗要作为整体去体会,才能真正感受其诗歌的美好和伟大。“杜甫恰逢一个由盛转衰的时代,其诗歌体现了那个时代的变迁,更是一部心灵史。在人生各阶段,我们都能从杜诗中找到痕迹。他既在平凡中体现了人性伟大的光辉,也写出了人类某种共同的命运。”因此不仅向外国读者传递文本本身的精到,还需传达诗作背后的情绪,引发情感上的共鸣。本书策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社长孙玉说,《杜甫诗歌全集英译》不仅可以让世界了解古代文人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而且还采用韵译更能让读者感受杜甫诗歌的韵味。
上海师范大学朱振武教授观察到,外语学科培养目前仍存在不足——会翻译、会教翻译还会研究翻译的“三会”学者太少,对汉英双语语言文化精通的学者太少,懂音韵、会写诗、能翻译诗的学者太少,培养出的“大学者”太少。“赵彦春教授体现出了中国学者的担当和大爱,是新文科理念下的人文学者的榜样。期待更多学者能够担起文化传播的重任,让中华文学、文化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形成真正的文明互鉴和文化共同体。”
“要有文化自觉、创作自觉和翻译自觉的专家学者及翻译家,同时要与目标语国家的学者译者通力合作,目标语水平和思维方式往往决定译作能走多远。”朱振武花费10年完成《中国故事英语传播三部曲》在上海书展首发,含《中学西渐:汉学家与中国古代文学的英语传播》《他山之石:汉学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英语传播》《归异平衡:英语世界汉学家的中国故事书写》,结合异质文化和时代背景,对葛浩文、闵福德、金介甫等46位汉学家的翻译动机、策略、风格以及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做出整体研究和系统考察,对他们为什么译、译什么、怎么译、产生了什么影响、带来哪些启示以及怎么讲好中国故事等进行研究,并对其背后的文化现象展开思考。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一定的理论支撑。有西学东渐,自有中学西传,文学文化具有多样性,才能实现真正的文明互鉴。要想让目标语读者认可、接受、喜欢、吸收中国文学文化,就要对他们的思维方式、认知模式、接受语境和阅读习惯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相应的译介策略。”在他看来,我们需要心怀文化自觉的作者,创作出体现中华文化精髓的优秀作品;需要秉持文化自信,尊重目标语翻译家,认可和鼓励汉学家和翻译家们所做的文化传播工作,让世界进一步读到中国,进而读懂中国,进而打开中西文化交流的大门。
“百家讲坛”主讲人鲍鹏山携新版《孔子如来》《江湖不远》来到上海书展,与现场读者分享中国经典解读诠释。复旦五浦汇实验学校校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与鲍鹏山共话中国经典的魅力。
《孔子如来》重新阐释孔子的思想,带领读者亲临孔子的时代,感受孔子的悲欢爱恶,见孔子之世,念孔子之思,哀孔子之叹,喜孔子之乐。《江湖不远》则是讲《水浒》,作者既基于自己的阅读观感,对《水浒》英雄的性格、气质、命运做了理性与情感上的诠解,也结合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殊性,对《水浒》折射出的中国人深层精神层面进行深刻解读。
对于《孔子如来》,他想要以一种比较风趣和轻松的方式讲述古代圣贤,就好像孔子在我们身边,达到“如是我闻”的状态,“如来”即“如在”。对于《江湖不远》,鲍鹏山解释道,自己想写“在江湖中的人,在江湖中的人性,在江湖中的人的利益”,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心的地方就有江湖人性”,因此“江湖不远,就在身边”。
长篇儿童小说《树孩》是赵丽宏创作的首部幻想题材儿童文学作品,以孩童的视角,讲述了黄杨木雕“树孩”奇特的冒险故事,展现出世间的真善美。作为“悦读静安”2023静安读书周“阅读·文学”系列活动之一,《杜甫与草堂》及日语版《树孩》在书展分会场静安区图书馆举办分享会,“《树孩》日语版译者城田千枝子精通中文,十分热爱中国文化。她喜欢这本书,因此愿意翻译,翻译过程中不断向我提问题,态度严谨。”赵丽宏说。“《树孩》在日本刚刚出版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树孩》主题‘万物皆有灵、生生不息’超越了国界,让很多人产生共鸣。”城田千枝子表示,《树孩》描写了许多具有独特中国气质的元素,让日本读者感觉很有趣。
《杜甫和草堂》则是赵丽宏对唐宋文学、乃至很多古典文学作家的致敬,“我在成都走访这些作家留下的脚印,读他们留下的作品,这段生活使我有了写这本书的念头,更多是现代文人对古代文明的致敬。”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画卷徐徐展开,搭沟通桥梁,聚中外智慧,促民心相通,让世界看到一个自信的、有活力的、有担当的中国,公共外交大有可为。由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理事长周汉民主编的《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上海公共外交实践》及“公共外交译丛”最新译著《公众舆论与20世纪的外交》《新经济外交》也在书展亮相。《善与人交 久而敬之》以上海地方公共外交故事为重点;“公共外交译丛”则侧重国际视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董事长黄强认为,选择在上海书展这样兼具上海特色与国际影响力的平台首发,应时应景,“希望以两套书的出版为契机,将上海公共外交实践中的鲜活故事和创新经验分享给全世界,为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上海智慧。”
在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新宽维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版权海外联合运营协议》现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董事长王焰期待,出版社优质版权资源借助合作伙伴的技术和平台,直接触达海外终端受众,让外国友人在中华文化的感知与浸润中增进对中国的认同。
据悉,三方合作先期项目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长期耕耘的优质品牌“文字学”系列。后续还将开展技术、业务、市场、项目等全方面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全世界读者更加客观全面地看待中国、理解中国。
作者:许旸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