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的文明史中,建筑、雕塑、绘画、故事……诸神自洽的世界自有其外化和具象的所在,诉说着他们的诞生和创造,连接着他们与人间的互动,尽管我们早已知诸神生于想象。或许也正因如此,才会有像《封神》这样的电影,也有像《遇见众神》这样的书。前者呈现了人神共处的中国上古社会,后者讲述了希腊诸神以及他们所影响的西方文化艺术。
很多中国读者也许会熟悉“封神”故事里的情节和逻辑,但对希腊神话的认识却还停留在零碎的听说中。《遇见众神》无疑提供了一个进入希腊神话体系的入口。书中以22位希腊神和英雄为主线,用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学创作加以说明,解释希腊神话为何被视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又如何影响着当下的生活。比如宙斯,他在神话里的诞生、成长、结婚和战斗,都在后来的艺术创造中被赋予了更多意义。在书中,读者可以看到与宙斯相关的预言,以及它又是如何被艺术家用来隐喻时代的。宙斯的父亲克洛诺斯听信会被自己孩子推翻的预言,于是接连吃掉了五个亲生骨肉。宙斯的母亲再次怀孕后,将一块石头当作新出生的孩子递给克洛诺斯吃掉,而自己则躲到克里特岛生下这个孩子,即宙斯。《遇见众神》里展示了两幅与这个“食子”故事有关的画作,其中一幅是西班牙艺术大师弗朗西斯科·戈雅创作于1821年的《萨图恩食子》。“在古罗马神话中,萨图恩对应的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克洛诺斯。画中,背景一片漆黑,单膝跪地的克洛诺斯使劲撕咬着一具残躯,他的眼神凶残而惊恐,整幅画令人不寒而栗。戈雅创作这幅画时,西班牙内战一触即发,这幅黑暗色调的画似乎在呈现那个时代的紧张和不安。”《遇见众神》中的解读,形象生动。
在希腊众神中,有多位性格、经历各异的“女神”,而当我们现在去阅读她们的故事、理解她们的存在时,不可避免地带着今天的视角,得出一些今天的经验。比如在《遇见众神》中被称为“智慧的‘花木兰’”的雅典娜,她披着盔甲从父亲宙斯的头里蹦出来,保护亲人和国家,拒绝成为妻子、母亲;丰收女神德墨忒尔则被视为女性之爱的象征,她在寻找女儿的过程中也为人间带来四季变迁,帮助人类收获谷物和瓜果;还有“女汉子”阿塔兰忒,因为父亲伊拉修斯想要儿子,所以她一出生就被遗弃于山野,在一只母熊的喂养下长大,跟着猎人学会射猎,她还是斯巴达跑得最快的人,她不想结婚,不会纺纱、编织,被视为“奇怪的女人”,但她英勇好战,是屈指可数的希腊女英雄。
对这些女神,过去有过去的解读,今天有今天的解读,这种多样性和即时性或许正是这些神话和人物经典化的重要意义所在。正如《遇见众神》中对阿塔兰忒的解读:“她的名字所寓意的‘体重相等’本身就暗示着性别平等。阿塔兰忒对欧洲文化艺术带来深远的影响,无论是约尔丹斯对她世俗化的呈现,还是高多德把她画得唯美,或是斯温伯恩将她视为‘奇怪的女人’,她的故事都会持续启发世人推动两性平等。”
在一本书中,将庞大的希腊神话体系梳理清楚,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示解读了大量与之相关的艺术作品,需要宽阔且厚实的知识支撑,再往前一步则是对世界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作者崔莹这些年来从未停止行走,她的写作也与此紧密相关。《遇见众神》当然不是崔莹行走的终点,也不是她行走的所有。好奇不止,步履不停。
《遇见众神∶希腊神话与西方文化艺术》
崔 莹 著
现代出版社出版
作者:江丹
编辑:金久超
责任编辑:朱自奋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