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戏似乎许多年来没有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观众为了拿票可以从实验剧院门口排队排到华山医院。”上戏教授戴平口中的作品正是上海戏剧学院和延安大学联合出品的原创话剧《路遥的世界》。作为上戏新学期第一戏,《路遥的世界》来得有些静悄悄,但后劲却颇有力。仍在燃烧的“路遥热”、上戏学院派式的演绎都为作品增添了更多关注度。在本月初三场演出收官后,第二轮演出上周末正式启动,目前正在上戏实验剧院热演。
提及路遥,其创作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平凡的世界》不得不提,主角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承载了一代普通人的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路遥的世界》便是改编自延安大学文学院教授梁向阳的传记文学作品《路遥传》,以路遥写作《平凡的世界》为主轴,三幕分别对应着小说的三部结构,主要刻画了路遥写作时与周遭环境互动所激发的内心冲突,而这一内心冲突又是以另一个路遥——路遥潜意识中的“她”的具象外化予以表现。剧中,主人公路遥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以虚实片断的形式交错交织,他复杂而深刻的意识世界抽丝剥茧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梁向阳与路遥有着同乡之谊,路遥生前,二人亦有过多次长谈。在他看来,《平凡的世界》里有着路遥深邃的历史理性、迎风而立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意志,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样的作品具有难以替代的“灯塔效应”。与此同时,梁向阳也提到上海改编路遥作品的深厚土壤,无论是早在1983年,上海青年话剧团排演的路遥同名小说话剧《人生》,还是近年来上海出品的大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人生之路》,都为《路遥的世界》奠定了基础。
老鲁艺、宝塔山、路遥故居、路遥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主创采风的脚步走过了一众地标,导演万黎明特地前往延安大学下生活,编剧孙祖平七年前就开始了对剧本的打磨,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晓军从《路遥的世界》中看到上戏长期重视戏剧文学性的传统——既对原创剧本的文学性有高标准,又对改编剧本的文学性有高要求。著名文艺评论家毛时安则将《路遥的世界》称作一部具有学术与学院意味的“路遥戏”,主创“上戏以学术探索的方式表达了对路遥的怀念和致敬。”
陕北风情有着中国大鼓、陕北说唱、“信天游”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了作品的整体风貌,但远不止于此。在日前举行的专家研讨会上,剧中推动叙事发展的歌队与写意的舞美多次被专家提及,“演出空间非常空灵和自由,与歌队的使用相结合,营造了一个心理的世界,这是路遥的心理世界。”《戏剧艺术》副主编李伟谈到,“台上黄色的舞台坡度让观众很快回到上世纪80年代陕北的那片黄土地上。”陕北风情不止于此,中国大鼓、陕北说唱、“信天游”等传统艺术形式丰富了作品的整体风貌。
“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出作品。”创排之初,万黎明就定下了目标。年轻人是《路遥的世界》的主要创作班底,从幕后到台前,朝气感与新鲜感扑面而来。上戏戏文系教授刘明厚认为,纵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在上海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90后年轻一代彼此间并不熟悉,但其中的精神是相通的,他们都愿意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付出所有的情感。“一部演给青年一代的‘路遥戏’。”在毛时安看来,这是一台专门为年轻观众量身订制的实验性戏剧,他也期待着,这部作品能向着更多莘莘学子、更多中国青年人中走去。
作者:王筱丽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