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三千年:从50个中国历史人物说起》
武田田 编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中国历史从商朝至清末的3000多年看作是由50个人的一生首尾相连而形成,选择50位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他们生活年代的历史。他们个人的历史故事串联起来,与民族史与国家史形成对照,成为宏大历史叙事的补充。在每一位历史人物的章节中,都会介绍相关的重要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知识,也会提到许多名言警句和文学名篇。
>>内文选读:
姜尚(约前1100-前1015):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
姜子牙到底活了多少岁,这是个问题。
有说139岁,有说105岁,也有说没那么多,也就90岁左右。无论哪个岁数,在3000多年前的文明条件下都相当惊人。而且大家公认的是,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年纪已经不小了,可以说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商末周初人,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元勋。他先后与六位君主共事,可谓贯穿商周之交的灵魂人物。
姜子牙的祖先在大禹治水时立过功,被封在“吕”这个地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后代逐渐沦为平民。姜子牙出生时,家境已经落败,他做过许多工作来养活自己,一直等到两鬓斑白,人生的重大时刻才终于到来。
据说那一天,姬昌(周文王)外出打猎前算了一卦,卦象告诉他这次狩猎获得的不是普通的野兽,而是助周成就霸业的辅佐人才。
果然,姬昌在渭河北岸遇到了用直钩垂钓的姜子牙。经过交谈,姬昌觉得姜子牙是位千古奇才,决定重用他;姜子牙也以自己出人意料的姿态成功地达到了“钓龙不钓鱼”的目的,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一跳。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故事。
姬昌所在的“周”本来是渭河中游的一个古老部落,居住在今陕西中部地区。到姬昌时,周采取了一些较为先进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实力逐渐增强。
周人将“天”作为至高无上的神,称统治者为“天子”,改变了商人信奉祖宗神力的信仰模式,一定程度上取消了残酷的人牲。由于整体更加文明进步,其他诸侯国纷纷向周人靠拢。
商朝是中华文明信史时代的开端。神权色彩浓厚,采取内外服制的管理制度。 此时,商朝到了第30任君王帝辛(纣王)当政时期,大量实施酷刑,强化国家机器;对外征伐、穷兵黩武;对内压迫和残害人民;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奴隶主贵族腐朽。此外,纣王荒淫无度,“以酒为池,悬肉为林”,成语“酒池肉林”就来源于此。
公元前1056年,姬昌对内称王,但是对商仍然小心翼翼,未敢轻举妄动。姜子牙建议姬昌先平定周边诸地,等待后方稳定、物资充足时再找机会进攻。接下来几年,周连续进攻邻国,切断了商同西部属国的联系,并迁都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成了商西部最为强盛的诸侯国,具备了挑战商的实力。
公元前1050年,姬昌病逝,他的儿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继承文王的使命,静静等待进攻商的时机。不久之后,机会终于来了!商的宫廷发生了激烈的内乱,纣王杀害了贤臣比干,囚禁了叔父箕子,不少被牵连的贵族被迫投奔周。在姜子牙的建议下,武王与其他诸侯在盟津会合,共同出兵伐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亲率战车300乘,精锐武士3000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与其他诸侯会合后,联军总数达4万多人。与此同时,纣王也集结了高达17万人之巨的军队,其中很大一部分士兵是商在连年征服和侵略中俘虏的周边部落奴隶。
双方在牧野(今河南省新乡市)交锋,姜子牙率领的先锋部队人数虽少,但是士气如虹;商军虽然人多势众,但士兵们与纣王离心离德,还未开战便纷纷倒戈。武王趁势大败商军。纣王见大势已去,逃回首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自焚而死。牧野之战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给数千年后的志怪小说《封神演义》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姜子牙于是引武王进入朝歌,昭告商朝灭亡,周朝诞生,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史称西周。
作者:武田田
编辑:袁琭璐
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