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在《象王行》激昂的开场鼓中,家庭音乐大赛颁奖展演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演出汇集了大赛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音乐之家”,他们以精湛技艺、默契配合、融融亲情感染着现场观众,在呈现音乐之美的同时,也留下一段段关于“家”的温暖回忆。
据透露,该大赛自6月正式启动以来,沪上家庭踊跃报名,经过线上初赛、复赛两轮评审,共有100组家庭荣获“百个美好音乐之家”称号。8月,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了本次大赛的线下决赛,最终评选出“美好音乐之家30强”。大赛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国展展览中心有限公司、经典947、上海广播艺术中心共同主办。
这是市民文化节所有赛事中,最为欢乐和温馨的一个赛事,也是同台“竞技”中参赛选手年龄悬殊最大的一个赛事。他们之间有夫妻搭档、亲子搭档、祖孙搭档、舅侄搭档等,还有四世同堂一起登台,各种组合让人目不暇接。演绎的曲目既有传统的也有现代的,既有国风也有西洋乐曲,颇为丰富。“赛事比想象中的专业水准更高,演唱和演奏的投入程度超出我们的预想,每个家庭通过音乐所展示的家庭氛围、和谐度、亲和力都让我们特别感动。”上海音协副主席、评委郭强辉感慨。不少家庭呈现出以孩子为“主角”、妈妈为“主导”,爸爸踊跃参与的局面。而家庭音乐大赛背后每个家庭的音乐故事更是感染了评委和观众。
因血脉而相连,因音乐而聚首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三尺剑六均弓岭北对江东……”孩子们稚嫩的童声,伴随着悠扬的古琴和鼓点响起,十四人身着汉服同台演绎的乐器伴奏吟诵《声律启蒙》深深打动了观众和评委。
四世同堂,从80岁的太奶奶一直到4岁的重孙,最小的竟是1岁半的小舅舅,这个大家庭,因为音乐而齐聚。召集人、35岁的方葛君说:“聚会对于我们这种大家庭而言,不是逢年过节很难凑一起。能聚在一起表演,太不容易了。我们都很感谢这次比赛。”方葛君的父母相识在上海市海丰农场,劳作之后,围着篝火,和同伴们拉着手风琴一起合唱是他们的快乐时光。她小的时候,父亲就送她去少年宫学习手风琴。四嬢嬢喜欢唱歌跳舞、四姑父口琴吹得好……对于音乐的喜爱,犹如血管中的血液流淌在家人之间。后来,方葛君又喜欢上古琴。28岁结婚,先生朱尚博是斫琴师。他们有了自己的古琴工作室,亲戚朋友都把孩子送来“玩”琴。“在我人生的每一个关键节点都有音乐。”方葛君感慨。大嬢嬢朱尚奇在北京有一家私塾,专门推广箜篌和诗乐,她常把诗乐的谱子发给方葛君夫妇,他们就一首首教给孩子们,其中最受大家喜爱的就是这首参赛曲目《声律启蒙》。初赛录视频,方葛君很意外能来这么多家人,有孩子的家庭几乎都到了,有取消舞蹈比赛的,推迟旅游计划的。决赛时,大嬢嬢朱尚奇拖上行李箱,带着孩子飞回来了。方葛君还意外地发现决赛的评委郭强辉老师竟然是她七岁时音乐考级被挂的评委,这也是她考级路上唯一的一次挂科,这次之后,她懂得了要更加努力地去练习。她觉得正因为一路对音乐的坚持没有放弃,才能有缘和儿时的考级老师重逢在一个全新的舞台,一瞬间仿佛穿越了时空,角色依然未变,但这次评委老师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一曲罢,所有家人起立,行了一个古礼。“我们以音养人,以乐养德,一个大家族的凝聚力,血缘与亲情,礼义与努力,读书与明智,一起都汇于一首乐曲中得以体现。”
共同的爱好是他们家庭幸福的粘合剂
“这世界有那么多人,人群里,敞着一扇门,我迷朦的眼睛里长存,初见你,蓝色清晨……”高瑜玮家庭的吉他弹唱唱出了他们的心声。“这世界那么多人”,他们因音乐而相识相知,打开了这个特别的四口之家的爱的大门。妈妈高瑜玮是一位有着丰富舞台经验的文艺工作者、声乐老师;爸爸张堃拥有个人音乐工作室,也是一位音乐创作者;女儿顾馨菲是高一学生,儿子张佳乐是一名厨师,二人都是音乐爱好者。一家人三个姓,大家从中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重组家庭。音乐是打开高瑜玮和张堃爱情大门的钥匙,他们用音乐MV记录着他们的旅行并分享给朋友,多部MV在网络上受到好评。“音乐是我们家庭的灵魂,始终贯穿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是在创作音乐的路上,就是在为音乐活动服务的工作中。”高瑜玮告诉记者,家庭里每位成员都有自己喜爱的音乐风格,在家庭聚会和社区活动中表演,也经常登上社会舞台演出。音乐是他们家庭幸福的粘合剂,动情的歌声深深触动听众的心灵。走下台的高瑜玮愉快地表示:“参加家庭音乐大赛感到温馨又美好。我们的成长都是在音乐的陪伴下,如今一家四口整齐登台就是对音乐最大的回赠和告慰,愿音乐常伴你我,生活幸福长久。”
在参赛家庭中,不少夫妻都是因音乐而结缘。宁向楠和马晓楠读大学时,逃课出去玩被打击乐老师“抓到”,意外的相遇使二人结缘;更巧合的是,因为学校排节目的需要,二人一起被选入了鼓乐集训班,开启了二人的鼓乐之旅。工作后二人携手从事打击乐工作,扎根在马桥这座美丽而幽静的小镇。参加家庭音乐大赛是第一次带着小朋友走上舞台,共击鼓乐。训练的这段时间让小朋友知道了反复排练为了节目呈现更好,更让小朋友领略了中国鼓的气势和魅力。小朋友体验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理解了爸爸妈妈为事业所作的努力,也为他们而自豪。
巨铭是大学教师,胡翀阳是网络工程师,年少的时候,他们在各自的城市里用不同的方式热爱着音乐。二人相识于上海,心动于一首《情非得已》。孩子出生后,在夫妻俩的熏陶下也爱上音乐,喜欢架子鼓。“我们在律动的节奏里感受生命的悸动和生活的烟火气”。受《乐队的夏天》节目影响,三人开始尝试组家庭乐队——巨爱音乐乐队,初次合奏,拿起麦克风的巨铭唱得热泪盈眶,每周末,乐队在家里定期上演节目,这是一周最快乐的时光。放下了工作和学习的疲累,音乐是最好的治愈和放松方式。“希望孩子阳光、乐观积极,希望丈夫不畏生活重压,永葆一颗男孩的心,一如初见。我生命中有这两位的陪伴,生命的舞台将更加精彩,音乐如此,人生亦如是。音乐曾让我们连接了彼此,未来,我们家里的音乐不会停歇。”巨铭动情地说。
岁月留声,音符传家
“一条河浜长又长,陪伴阿拉从小追寻梦想,曾经墨墨黑的臭河浜,重新焕发城市之光。又看到鱼在游,又看到鸟在飞......”爸爸弹吉他,女儿怀抱尤克里里,上海母亲河的岁月变迁在歌声中娓娓道来。王渊超曾在大世界舞台开过七场上海童谣音乐会,邀请市民游客感受沪语魅力。写入音乐的本土方言,有天气、健康、时令、民俗等主题,其中一首《苏州河》,被他和女儿王琦乐带到了2023上海市民文化节家庭音乐大赛。
家庭对于沪语传承的意义不言而喻。王渊超从2010年女儿王琦乐出生开始进行童谣创作,以上海话童谣为主,目前已创作近百首。很多爸爸妈妈通过照片或者视频来记录孩子的成长,而他用歌曲来记录。从一开始爸爸对着女儿唱,到后来女儿上幼儿园了也能跟着一起哼哼,再到孩子也能跟爸爸对唱童谣了,一路走来,歌曲的创作和演唱记录下很多美好的时光。“我想要写一些有意思的童谣,让孩子能讲讲唱唱,对上海话产生兴趣”,看到父母亲带着孩子一起来听童谣,看到“家庭音乐大赛”上一家人沉浸在音乐的欢快中,王渊超觉得温暖而美好。
我们的民族音乐也在众多家庭中手口相传。78岁的乔忠芳人生收到的最好礼物就是11岁时父母送他的一根1毛3分钱的竹笛,年轻时四处求师,一路学艺,天天练习,邻居们一天听不到他的笛声都不习惯,终于把竹笛吹成了自己的另一个事业。从司法局退休后,他成为职业竹笛演奏者——被京剧院“特聘”,做了十年才“二次退休”。退休之后还在社区、学校教授竹笛,将一批批学生送入专业音乐院校与院团。在家里,他也开启了“竹笛世家”的传袭,女儿和外孙都成为竹笛好手。当笛友们称赞外孙“和你小时候腔调一样”,这个时候的乔忠芳最是得意。祖孙三代在家、在舞台上共同切磋竹笛演奏技巧成为乔忠芳家最温馨的天伦之乐。祖孙三代三支笛子吹奏《天路》,无论是音准、音色和配合都一脉相承,相当惊艳。乔忠芳看到了越来越多跟他一样的家庭,十分开心,“我要将心中的一份热爱传承下去,我们家庭因为这份热爱的延续而凝聚。”
“What a happy day, that will be when we gather there……”当“DoReMi ”家庭组合中的三胞胎闻睿朵、闻睿蕾、童睿蜜在爸爸的钢琴伴奏下唱起《Oh What a happy day》时,欢乐的歌声飘荡在会场,感染了在场的人。妈妈童晶婧说:“无论人生有怎样的考验,我们永远有音乐这个避风港。只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唱唱喜欢的歌,一起演奏乐器,就会重新被爱与力量所充满。”这,或许就是音乐对人对一个家庭的意义所在。家庭音乐大赛结束了,但关于爱与音乐的故事还在家庭里延续,大家都期待来年能再相聚。
摄影:叶辰亮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