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对人的影响是终生的,对人的性格养成、素养提升和情操陶冶均有重要影响,对一个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发展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历高低、教育背景差异,是否会对人们的互联网表达与行动产生影响,从而表现出丰富多元的网络社会心态?
日前,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和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中心的合作研究团队利用新浪微博用户的网络数据,就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在网络社会心态上的差异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形成报告。分析的数据来自于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中心2014年收集的“中国网络社会心态数据库”,该数据系由对新浪微博平台上1800名网络用户近两年发表的博文进行内容分析而获得。
对不同教育背景的微博用户的互联网表达进行分析后发现,“上大学”影响幸福感,“读研”能提升阶层感受;高学历人群更易“仇官不仇富”,同时也是爱国主义情绪较为突出的群体;处于学历链条尴尬位置的大专生(含高职),其网络社会心态有独特之处,既是社会不安全感、不公平感表达最强烈,仇官情绪最严重的群体,也是对党政军群体最有好感的群体;技术类专业人群生活优越感最差,医科生社会不安全感强烈,法政类专业群体强烈不公平感最高,网络抗议最积极。
一、发展效能感和生活幸福感与学历正相关;“上大学”影响幸福感,“读研”能提升阶层感受
1、学历越高,发展效能感越强;读研能提升阶层感受,近四成研究生有生活优越感
网络用户的发展效能感与学历相关,呈现受教育水平越高,其发展效能感相对越强的特征。“毫无”发展效能感的研究生学历拥有者约占该群体总数的3.7%,这一比例在本科生中为5.6%,在大专生(含高职生)中为10.9%,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中为12.5%;而发展效能感“强烈”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占群体总数的39.4%,这一比例在本科生中为30.7%,在大专生群体中为27.7%,在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中为0.0%;
图1 不同学历人群的发展效能感比较
用户社会地位感受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展效能感。具有研究生学历的网络用户“生活优越感”领跑其他受教育群体,达到39.5%,即有近40%的研究生以上学历群体具有一定的优越感,本科生和大专(含高职生)这一比例不到其一半,分别为18.5%和14.7%,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比例最低,仅有2.6%的人有优越感。
学历对自身发展的影响,还可尝试从各学历人群对自身阶层判断这一侧面来解释。在有效样本中,大专及以上学历对于自身的阶层判断,主流为中中,但高中及以下的主流判断是“下下”,读大学确实可以实现从最低水平到中级水平的阶层判断跃迁;另外,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对阶层感受位列第2位的判断是“中上”,本科与大专生则是“中下”,且后两者的“中上”判断依次递减,可见“读研”对于提升自身阶层感受具有一定影响。
2、学历越高,生活压力感越低,幸福感越强;“上大学”影响幸福感
生活压力感与学历成负相关关系。研究生及以上人群没有生活压力感的比例最高,为42.1%,这一比例在本科生、大专(含高职生)、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中依次为35.0%、26.9%和33.3%,有着强烈生活压力感的以大专生(含高职生)最高,为17.6%,其次是高中及以下学历,为16.7%,约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5.6%)和本科生(5.6%)的三倍。
图2 不同学历人群的生活压力感比较
从整体上说,各学历群体都认可了收入的合理性,拥有研究生及以上、本科、大专学历的群体更是超过70%以上认为收入合理。但随着学历的降低,认为合理的比例也在递减。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群体有41.7%认为自身收入不合理,是所有群体中比例最高的。
幸福感也与学历相关,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人群感觉生活幸福的比例均在50%以上,研究生学历人群生活幸福感甚至达到62.8%,这一比例在本科生、大专生、高中及以下学历的群体中依次为53.3%、41.7%和15.9%,幸福感随着学历的升高而升高。
图3 不同学历人群的幸福感比较
3、学历越高,行业认同越高,同行互动越频繁
数据显示,学历越高的群体,在微博上进行同行信息互动的比例越高,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本科生、大专生到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占比依次为59.9%,41.3%,31.7%和17%。在“是否与职业相关的机构类微博互动”这一变量的数据也显示出类似的关联性,学历越高的群体,在微博上与职业相关的机构类微博互动的比例越高,学历从高到低,占比依次为55.2%,41.1%,30.8%和10.9%。同时,不认同本行业信息的占比也随着学历的降低而升高。这说明,学历越高,行业认同度越高,同行互动越频繁。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学历低的群体,由于在就业过程中处于劣势地位,就业选择面较窄,常常被动接受不太喜欢的行业以生存,因此对从事的行业认同度较低,与同行互动的意愿也越不强烈。
二、高学历群体更易“仇官不仇富”,集中支持商界精英与知识技术人员
1、高学历群体成民生议题“频繁关注群体”
对于教育、环保、医疗、房价等民生议题,高学历群体关注更多。教育议题中,各学历水平的网络用户都对教育议题颇多关注,然而频繁关注该议题的研究生以上及本科学历者的数据是大专(含高职)、高中及以下学历的3-5倍;环保议题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更关注,其余教育水平用户半数以上不关注;医疗议题中,频繁关注医疗议题的研究生学历者数据(21.9%)是大专(含高职)人士的近2倍;同样地,在房价议题中,频繁关注房价议题的研究生学历者数据(20.9%)是大专(含高职)人士的2倍多,频繁关注房价问题的人群学历越高,占比越大。
2、高学历群体更易“仇官不仇富”,爱国主义情绪更突出
数据显示,受教育水平越高,仇富情绪越不明显,而仇官情绪却越发明显(本科群体例外):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本科生学历群体、大专(高职)学历群体及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中,有“仇富”情绪的人分别占各自群体总数的5.6%、7.1%、8.4%、10.4%,而有“仇官”情绪的人分别占各自群体总数的21.2%、17.2%、18.5%、18.8%;此外,网络用户对专业技术人群的仇视也呈现出学历越高仇视倾向越明显的特征,数据显示,4.7%的研究生和4.5%的本科生对专业技术人员怀有敌意,此比例约为大专生的两倍。
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群体是爱国主义情绪较为突出的群体:研究生学历群体中,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感的占50.8%;本科学历群体中,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感的占51.8%;大专(高职)学历人群和高中及以下学历群体中, 表达出“爱国主义”情感的比例分别为40.3%和27.1%。
3、高学历人群集中支持商界精英与知识技术人员
高学历群体(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响应网络行动号召时,具有明显的倾向性。数据显示,高学历群体倾向于支持、认同商界精英(23.6%)与知识技术人员(30.4%),但对体制内人员(4.6%)及社会底层(3.4%)相对冷漠,评价走低。
大专(含高职)生群体响应四群体网络行动号召的比例最为均衡,商界精英(27.3%),党政军(11.4%,各学历层次中比例最高),社会底层(9.1%),知识技术人员(15.9%)。可见该群体内部异质性显著,尚未形成相对主流的价值判断标准。
三、大专生社会不安感、不公感最强烈;仇官情绪严重却对党政军群体最有好感
1、大专生对社会议题“低提及率,高冷漠感”
除了民族问题之外,大专生对其他十一大议题的提及率均为四大学历人群中最低,对社会问题较为淡漠。差别最为显著的议题为环保、教育和宗教问题。只有6.7%的大专生提及环保问题,远低于总体比例(18.4%);只有12.5%的大专生提及教育问题,约为总体比例(24.3%)的一半;只有4.2%的大专生提及宗教问题,远低于总体比例(14%)。对民生议题冷淡的同时,大专生却对民族问题提及率较高,为各学历人群之首。
2、大专生“网络自闭”倾向明显,较少利用新媒体提升自我或扩大社交圈
大专学历群体利用微博记录生活的比例较高,为84.9%,频繁在微博上分享心情、宣泄情感和频繁在微博上打发时间、消遣娱乐的比例也为各学历人群最高,分别为65.3%和40.7%(两者总体比例分别为52.7%和32.8%)。但84.2%从不在微博上搜集资料用以学习提升,54.7%从不在微博上结交朋友、维持社交圈,占比亦位居四大学历群体之首,远超总体比例,两者总体比例分别为62.0%和34.4%。可见,大专学历群体较多利用微博的消遣娱乐功能,但较少利用微博进行自我提升或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这可能与大专生自卑的心理状态和相对较弱的社会交往能力有一定的联系。
3、大专生对官员情绪矛盾,强烈仇官的比例突出却对党政军群体最有好感
有10.9%的大专学历群体强烈仇官,远超其他学历人群,此比例在研究生学历群体中为7.4%,在本科学历群体中为2.9%,在高中(及以下)群体中为2.1%,说明大专学历群体强烈仇官的极端情绪较为严重。但与此同时,大专学历群体却对党政军群体最有好感, 55.8%的大专学历群体表达出对这一群体的好感,而其他学历群体均对知识技术人员最有好感。
此外,大专学历群体对财富的极端仇恨情绪也最突出:“强烈”仇富的大专(高职)学历人员占本群体总数的4.2%,此比例在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群体中为0.8%,在本科生学历群体中为1.7%,在高中(及以下)群体中为0.0%。
图4 不同学历人群的强烈仇官、仇富情绪比较
4、大专生社会不安全感、不公平感表达最强烈
大专生有强烈社会不安全感和强烈不公平感的人数分别占比18.5%和19.3%,远超于其他学历人群。学历差异所带来的社会感受的差异,与个人发展效能、生活压力感、幸福感可能有密切联系。大专学历群体的发展效能感低,毫无梦想与希望的人数占比达10.9%,远高于仅占比3.7%的研究生。同时,其生活压力感又是四大学历群体中最强烈的,占群体总数60.5%,比整个样本的总体比例高出14.3个百分点,幸福感也比研究生学历群体低21.1个百分点。如此,低效能、高压力的大专学历群体不公平感强烈便不足为奇。
大专(高职)群体之所以会有如此突出的不公情绪,也与学历社会的现实情况及社会分工的结构缺陷不无关系。现今社会,学历的高低成为能否获取机会的关键。然而,在这一“知识改变命运”的学历链条中,大专生显然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位置——所接受的教育是高等教育,但在工作技能方面又没有中专生等有优势;学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高中及以下学历人群有梦想,却没有研究生、本科生那样的机会和能力。
图5 不同学历人群的强烈不安全感、不公平感情绪比较
5.与其他学历人群相比,大专生更认同结果平等优先
在各学历层次群体中,大专(含高职生)认同结果平等优先的比重最高,为42.3%,其次是高中及以下(40.0%),再次是本科生(39.5%),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比例最低,为19.1%。
四、技术类专业人群自认屌丝,生活优越感最差;法政类专业群体强烈不公平感最高;医科生社会不安全感强烈
1、理科生生活压力感强于文科生,医科生社会不安全感最强烈
数据显示,理科生生活压力感强于文科生。有生活压力感的理科生占比55.3%,而这一比例在文科生中仅有38.1%;医科生社会不安全感强烈,有社会不安全感的医科生为56.7%,这一比例在文科生和理科生中仅为43.0%和44.3%,,其中,21.7%的医科生有强烈的社会不安全感,远超过文科生(9.5%)和理科生(6.4%)。有33.3%的医科生就医疗问题提出抗议,远超总体比例(7.4%),且有26.7%的医科生认为目前的收入不合理,这一比例在文科生、理科生中分别为13.9%和17.8%。医科生强烈的社会不安全感或与近期频发的医疗纠纷等医疗问题及其对高收入的预期有关。
2、技术类专业人群自认屌丝,生活优越感最差
技术类专业认为自己是屌丝、矮穷挫等的占比最高,为17.2%,而此项数据的总体比例为10.4%;认为自己有生活优越感的占比最低,为10.0%,远低于这一项占比最高的 “自然科学类”专业人群,其对应的比例为44.7%。
3、法政类专业群体最关心社会议题,网络抗议活动最积极
在十二大议题中,除了医疗议题和教育议题外,对其他议题提及率最高的均是法政类群体。在教育议题中,提及率最高的是人文类专业群体,但法政类群体仅以4.5个百分比的差异紧随其后;在医疗议题中,提及率最高的是医疗类专业群体,但法政类也以超过平均值9.6个百分比位列第二。可见,与其他专业相比,法政类专业群体更为关心社会议题。对社会问题的关心还表现在网络抗议行为的积极性上。在针对十三个领域的网络抗议行动中,法政类专业群体进行抗议的比例均为各大专业之首,积极性最高。
4、法政类专业群体强烈不公平感最高;仇官情绪严重,八成关注反腐
在不同的专业背景中,法政类群体呈现强烈不公平感的比例居首,为27.2%,为总体比例(9.6%)的数倍之多。
法政类专业群体呈现仇官情绪占比34.8%,为众专业之首。其中有强烈仇官情绪的占比17.4%,也为众专业之首。有48.9%的法政专业人士提及反腐,为各大专业之首,约为总体比例(23.7%)的两倍。
文汇报记者 傅盛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