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季,莘莘学子们整装待发、激情昂扬。而复旦大学的不少毕业生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自主创业、扎根基层、投身科普、进军科研……
“大家完成了大学的一份份考卷,又面临着新时代考卷,这也是我们人生的考卷。复旦给了你们什么?大家如何拥抱新时代?如何作答新时代的考卷?”今天下午,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结合不同时代复旦人的故事,给出了答案:青年人只有融入时代、奉献时代,把自己当作亿万群众的一员,与全国人民一起爬坡过坎,才能书写历史、书写人生。
四种不同的人生选择,答卷却都出彩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要有自己的东西。”这是航空航天系硕士毕业生时文斌,在职业选择时写下的话。热爱研发的他,读书期间就设计制作出多款无人机模型,然而,时文斌却有着自己的担忧,“航空领域的发动机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只能靠我们自己摸索。”今年,他即将毕业,签约了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他说:“希望在那里可以为我们的国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航天发动机。”
宋俊清是高分子科学系博士毕业生,出生于湖北农村的他,并没有沿着科研的路走下去。“我读书期间利用闲暇跑过很多城市,我知道了,还有很多地方,和上海不一样。”宋俊清说,因此,他选择到广西当一名基层选调生,为中国平衡发展,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同样是博士生,来自生命科学学院的顾卓雅,却以科普为己任。她的导师钟扬把科普的种子播撒到了顾卓雅的心里。她创办个人公众号“顾小姐的百草园”,搜罗了大群植物界的拥趸,还担任多家科普杂志的专栏作家和翻译,“我希望能让钟老师的‘种子精神’生根发芽。”顾卓雅说。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的闫铭,在校期间,就申请了本科学术研究项目,组建了“复旦复生”医疗影像科技创业团队,并获得第三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毕业后,他顺势走上了创业的道路。“我将把产品推广到贫困地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基层医疗条件。”
这是焦扬了解到的今年的毕业生的故事。“在毕业座谈会上,曾经有同学疑惑,在这样一个历史洪流中,一个人小小的力量,真的能起到作用吗?”焦扬说,“这四位同学与大家一样,都在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也在努力创造这个时代。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他们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目的却殊途同归,他们都在努力书写自己的人生,也在努力创造这个时代。
家国天下,是每个人肩上的责任
这些学生的故事刚刚开始,可有更多的人,用自己的一生,完成了一份呕心沥血的答卷。
上世纪60年代,我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电灯泡。蔡祖泉教授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等众多成果。100千瓦的“人造小太阳”(长弧氙灯)被称为中国人的“争气灯”。“当年,100千瓦的‘人造小太阳’在上海亮起时,曾引发万人空巷。”焦扬说。然而你不知道的是,有“中国爱迪生”美誉的蔡祖泉,其实只上到小学三年级,从一个学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一生的科研知识全靠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实践,全靠不怕挫折、勇攀高峰的气概。
31年筑就《中国历史地图集》、11年遂成《旧五代史新辑会证》,传世之作的背后,是复旦人呕心沥血、坚韧不拔和夜以继日的努力。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第一台电子模拟计算机、第一台静立垂屏式人工心肺机等众多全国第一,还有首创真丝人造血管、首例断肢再植手术、首个半浮栅晶体管,多项世界领先成果的孕育,凝结了复旦科学家们的每一滴汗水和千万次重复的实验。
“今年校庆的时候,1962级物理二系041班的校友,在古稀之年回到母校同窗聚首。”焦扬深情地介绍,半个多世纪前,这35位来自各地的学生抱着为祖国制造原子弹的梦想组成班级。6年后,班里除2人被分配至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其余33人全部分配外地,西南深山、西北戈壁荒漠、东北小海岛,还有红军长征经过的毛尔盖草原,分布在21个地方。“很多人甚至都无法告诉妈妈,他将要去哪里。”
尽管成就显著,但他们很淡然。041班的张国夫说:“我们都是微不足道的人,不过是在那个时代里,去了祖国需要的地方,做了应该做的事。”
“时代这张考卷,没有标准答案,但合格答案的标准是有的。那就是,能否尽自己所能,为国家、为社会、为他人做贡献。”焦扬提出,用实干回答青春之问、用求索回答未来之问、用奋斗回答人生之问、用奉献回答时代之问,希望并相信每个毕业生都能交出一份无悔于初心、不辜负国家、不辜负人民、不辜负时代的优秀答卷。
“焦书记的这堂课并不只是理论上振聋发聩,还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我们真正思考,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航空航天系博士毕业生沈周峰说。他曾经也因为毕业工作的选择而苦恼,听了这堂课,坚定了坚持梦想的“初心”。
作者:郝梦夷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