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林建华卸任北京大学校长一职。
很多人对于林建华的记忆,停留在不久前的“白字事件”。在北大120周年校庆讲话中,林建华念错“鸿鹄”中的“鹄”字。
不可否认,多年来林建华是一位很有争议的“大人物”。譬如,面对林建华仕途的变迁、职位的转换,网络上就曾经热传过一个段子:某学生本科读的是重庆大学,硕士读的是浙江大学,博士读的是北京大学,结果毕业证上统统盖的是校长林建华的章。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调侃说:“造假也要专业一点嘛,你就不能多刻几个章?”
不过这种争议,不可否认是服从于组织的调动,而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更加真实的林建华。
1955年,林建华生于山东高密。1973年,18岁的林建华中学毕业后到内蒙古扎赉特旗巴达尔胡农场工作,当中学老师。1976年农场有一个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机会,本来林建华拿到这个指标是十拿九稳的,但当时农场的领导把这个机会给了别人。林建华后来经常讲吃亏是福,经常拿这个事情举例。如果当时农场领导把这个指标给了林建华,那么他现在可能是一位已经退休的资深中学老师,因为这个机会只是去上一个地区的师范学院。1977年,文革结束,全国恢复高考,林建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化学系。
1986年,林建华在北大经过九年刻苦学习,拿到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两年后,他进入德国Stuttgart的 Max-Plank 固体研究所、美国Iowa州立大学化学系和Ames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研究领域为无机固体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
1993年起,林建华担任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8年中国开始评选长江学者,以当时林建华的资历水平当选完全没有悬念。林建华当时是(笔者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院长,他觉得凭借这样的身份和其他人竞争是不公平的,于是主动放弃了参加长江学者的评选。这件事说起来容易,但从未听说过别人这么做。
2001年林建华当选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2年升任副校长,2004年任常务副校长,分管多项重要工作。这期间,他完全有机会参选院士,但他考虑到因为担任行政职务分散了很多精力,不能把全部精力用于科研,于是放弃了参评院士的机会。
2010年12月至2013年06月,林建华任重庆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2013年06月至2015年02月,林建华调任浙江大学校长。
2015年林建华回北大接任校长。在北大当校长期间,他在去行政化、简政放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林建华老师主张学校要面向学生和社会这两大客户,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学生,让优秀的学生成长为社会的栋梁。他反对高校中存在的“近亲繁殖现象”,他主张引进人才,主张人才流动。他主张大学去行政化,主张大学以学生为本。
在林建华当北京大学副校长期间,不管白天的行政工作多忙,每晚8点,他必定出现在化学学院的实验室里,做他热爱的晶体结构解析,一直工作到很晚。很多重要的未知结构都是这个期间的工作成果。
当时北大计算化学领域实力薄弱,林建华非常想引进计算化学方面的人才。当时有一位很合适的人选,他在美国师从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国际计算化学领域实力很强,但他并没有回国的打算。林建华为了把他引入北大,多次登门拜访,最终这位教授回到北大,提升了北大计算化学的实力。这样例子还有很多,林建华引进人才,只看科研能力,完全不考虑出身、派系等个人因素。所以北大在避免科研领域近亲繁殖方面做得是最好的。
林建华调任重庆大学校长后停止招收博士生,也没有在重庆大学设立实验室。他认为如果不能专心搞科研,就专心做好行政工作,做好对科研的支撑。从2010年调任重庆大学校长开始,林建华再也没有主持申请过任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对于他来讲,如果出面申请项目应该是相对容易的,他的很多同事、同学甚至学生都在国家基金委工作,他本人又有很高的科研能力和行政职务,但他认为,如果不能全身心投入科研,那么申请经费就是浪费国家的资源。
虽然北京大学将迎来他的第28任校长,不过林建华对于北大作出的贡献,大家都会记在心里。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