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一生几乎都在复旦度过,求学、从教、治学,坚守三尺讲台近50年;
他在编纂的《英汉大词典》时,立下誓言,词典不编好,就不出国,不兼课,不写书,最终带领团队编成了中国人自己的最好用的大词典;
他一辈子从事外国文学研究,里根来访复旦听的唯一一节课就是他讲的莎士比亚,他一辈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做贡献,但是却告诫学生,绝对不能做“黄皮白心的香蕉人”;
他被同行和学生称为“精神上的巨人,生活上的草根”,在获得第一届复旦大学校长奖后,钱还没到账就宣布把钱捐给学院,用于奖励学生,他获得了上海文学艺术奖的杰出贡献奖后,又化名“一位匿名老校友”,把奖金尽数捐给复旦大学外文学院;
他一生获奖无数,最珍视的却是学生评出的“最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这一称号;
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著名学者陆谷孙诞辰80周年纪念座谈会暨陆谷孙手稿展11月18日开幕。
这些手稿记录着他的创作历程和思考。其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第一次住院后,医生就叮嘱他不要太过劳累,但是他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所以编撰大词典,一天也没有休息过。
陆谷孙致陆灏书信
他一生教书育人,今天展出的手稿中,既有他妙笔生花的随意书写,也有对外文学科建设的宏大思考,更有写给学生的幽默深刻的教导。每一份手稿都可以让学生感受他的思想。
陆谷孙先生是复旦大学文科杰出教授、著名的双语词典编纂家、莎士比亚研究专家,也是出色的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他主编的《英汉大词典》、《中华汉英大词典》蜚声中外;
作为复旦大学外文学院首任院长,陆先生提出的“学好外国语,做好中国人”已经成为外文学院院训;
陆先生一生获奖无数,他是国家级教学名师、首届全国师德标兵,2018年入选首批上海社科大师。
陆谷孙手稿:关于《终成眷属》
作为复旦大学纪念陆谷孙先生诞辰80周年“致敬大师”系列活动之一,陆谷孙先生的手稿展精心收集了陆先生在教学、词典编纂、翻译、科研和生活中的笔记、讲稿、书信、随笔等大量资料,从中精心挑选出49份手稿,分七个类别进行展示,包括莎士比亚演讲手稿、词典学论文手稿、题词手迹、演讲手稿及打印稿、课程期末试卷手写稿、《汉英大词典》审稿手迹和荣誉证书。陆谷孙先生的手稿展以弘扬陆先生的大师魅力和师魂风范为主线,以手稿和图片资料为载体,展现了陆先生为人、为学、为事的崇高风范。
展览的照片墙上不仅有陆先生在复旦求学时的照片,也有陆先生编写词典时的画面,更有陆先生为朱镕基总理担任翻译的宝贵瞬间。展柜内呈现的手稿中有陆先生为外文学院毕业生的题词、陆先生编写《汉英大词典》的手稿、也有当年陆先生“词汇学”和“词典学导论”课程的期末试题。这些手稿,记录着陆谷孙先生的思想和创作历程,书写着他对事业的执著与坚守,蕴含着他最真实丰富的情感。珍贵的图文资料让参观展览的观众近距离感受大师的魅力。
在开幕式上,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许征回忆起她和陆谷孙先生在同一个办公室里共事8年,每次学生有任何事情随时来找陆先生,他几乎都会放下手中一切事情,耐心指教。党委书记焦扬说,上海在申办世博会时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句打动了很多人的话包括翻译,就是在几经修改之后,由陆谷孙先生定稿的。“他被学生称为陆老神仙,不仅是他的学问高、辈份高,更是他的风骨和气度。”焦扬说,每一次给学生上思政课,都会谈起陆谷孙编撰大词典的事情。
在陆谷孙先生的女儿写来的信中,她说,清楚记得,收到最后一条短信是2016年的7月17日,在那以后再也没有收到过父亲充满睿智的慈爱的短信。“我经常耳闻目染父亲对学生的深切关爱,他的胸襟情怀让我怀念他。我更希望能够真的变成父亲那样的人。”
作者:姜澎
摄影:袁婧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丨手稿由受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