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进入倒计时,为迎接学生到来,沪上中小学都已经在忙碌中做好了充分准备。
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是充满挑战的全新征程。黄浦区卢湾一中心小学,两百多位小一新生已提前“适应”了小学的种种。通过为期三天的新生培训,孩子们不仅认识了每一位一年级的学科老师,也经历了从入校、上课、吃饭、午休、放学的全流程“模拟”。与此同时,最关心他们的父母、祖辈也通过这三天的家长开放时段,走进了孩子的小学校园,透过教室窗户,好奇地观察着心肝宝贝们的小学“初体验”。
连续15年开展新生培训,卢湾一中心小学校长吴蓉瑾自有她的坚持。在她看来,新生培训除了能让初入学校的孩子提前适应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新生和家长一起,在生活、心理方面提前做好准备,从而带着良好稳定的情绪,迎接全新的学习生涯。
趁着孩子们好奇地打量新学校的一草一木,老师们也悄无声息地当起了“观察员”。“这三天的培训,对学生而言更像一个脱离家长管束自我成长的‘缓冲期’。哪个学生哭了、哪个学生上课坐不太住,哪个学生自理能力稍弱……我们的每位老师都在默默观察。很多孩子第一天不适应,到了第三天就已经完全融入其中了。等培训结束后,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就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组团式上门家访,利用好开学前几天,尽快帮助每位新生调整自身情绪并达到最理想的入学状态。”卢湾一中心小学学生成长中心副主任施佳乐表示。
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为了让新入校的六年级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学校在开学前两天为所有六年级新生精心组织了一场适应性训练。在七年级学长和班主任的带领下,新生们走进学校小剧场、图书馆、专用教室等场所,与即将开启学习生活的校园有了一次亲密接触。不仅如此,在各个教室,一场场“破冰”行动,让大家在介绍自己、展示才艺的同时,也不由自主地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据介绍,为更好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兴趣爱好、学习习惯和家庭教育基本理念,以便在新学期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开学前,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奉贤实验中学的老师们还走进不少学生家庭,用面对面的沟通,拉进彼此的距离。家访结束后,老师们又积极投入到了开学准备工作中。无论是校园内外的大扫除还是教材的清点与分发,大家都积极参与,力求让孩子们有一个欢乐、难忘的开学记忆。
除了各具特色的新生培训和家访,开学前不少校园也焕然一新,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学生们的到来。
创新素养培育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离不开空间配套与资源支撑,今年暑假期间,复兴高级中学对学校若干重点创新实验室的设施设备再次进行完善升级,为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提供优质生态。例如,学校对“复兴创新智能实验室”的教学用具、电子平板等进行了检修维护,对教学软件系统和网络信号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从而让学生在良好的体验中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为了让每一名残障儿童都能得到“充分、和谐、多元、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卢湾辅读实验学校将艺术、心理与康复有机整合,利用暑期打造了崭新的校园“I”空间。“I”绘空间是开展美术教学的区域,通过潜移默化的美育滋养,提升特殊儿童的智力、创造力、想象力,以及合作、创新等品质。“I”星空间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场所,通过情绪疏导和行为干预,帮助特殊儿童克服社会适应问题和不良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I”空间内还配置了各类训练设备,通过感知觉、运动能力、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训练,有效提升特殊儿童的综合能力。
浦东新区蒲公英幼儿园阳光源部是刚刚开办一年的新园区。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户外游戏中得到更多感知体验,尽享宝贵童年的美好与欢乐,这个暑假,幼儿园从孩子们身心发展的需求出发,对整个园区的环境进行了一番改造。通过精心设计与施工,原本空旷的水泥地摇身一变,成为了更适合孩子探秘自然的“游乐园”。草地、山丘、隧道、沙池、水池、小桥、滑梯……不同地形与器械的结合,将激发更多孩子走进自然,释放天性。
作者: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受访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