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已经开始,大学生们已经开始为人生的新阶段做好准备。
回顾今年已经结束的高考之旅,上海市松江二中高考成绩单十分亮眼:“强基计划”15人入选;综合评价招生67人录取;2名学生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过去四年来,松江二中“强基计划”录取人数逐年攀升,较之去年,今年更实现了50%的突破性增长。近两年平均每3名学生就有一人考入985高校。
倘若用中考分数来衡量考入松江二中的这些学生,他们并非上海最顶级的生源。数据显示,过去五年,松江区共有213名高分考生考入区外知名高中。此外,区域内一些新学校的陆续开办,也对一些高分生源起到了分流作用。
作为一所老牌的郊区高中,如何在高中阶段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成长,一直是松江二中探索的方向。近日,记者采访了松江二中党委书记、校长俞金飞,试图揭开这所学校的育人密码。
立足学生未来发展,
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飞跃
记者:包括今年在内,近五年来,松江二中的高考成绩持续稳定在高位,也让不少教育界人士关注到了“松江二中现象”。您觉得一所高中能在三年内培养这么多的优秀学生,密钥何在?
俞金飞:我个人理解,所谓的“松江二中现象”,指的是一个比较好的、顺应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生态:首先是把区域优势转变为办学优势,松江区大力提倡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建设了一流的高中集群,为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多机会和平台。其次是把师资优势转变为办学优势,我们有一批优秀的教职员工,大家对教育的目标认识一致、步调一致,当然还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关注,在这些合力作用下取得了积极成效。
从中考看,我们的生源成绩排名大概在全市第26、27名左右。但高考时,松江二中的综合评价录取成绩位于全市第10名左右,近五年来我们一共有13名学生被清北录取……这些数字都让我们充满信心,中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学生、家长通过三年共同努力,最大程度实现学生的增值,让每个学生实现自我成长甚至飞跃。
有一位2019届的毕业生,她初中时成绩位列松江区150名左右。高一时,她的目标是考入上海财经大学;高二时,随着成绩的提升,她的目标改为复旦大学;高三时,她更加努力,将清华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最终被清华大学人文社科类专业录取。不过,考入清华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进入大一后,她因为成绩排名专业前15%,成功转入经管类专业继续学习。这个暑假,我又接到了她的好消息,本科毕业的她成功被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录取,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这说明,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应该着眼如何为学生增值,而不是通过无尽的题海战术刷分,这看似提升了学生的分数,其实是耗尽了学生的潜能。只有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他们在未来发展中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施展。
记者:您多次提到,教育工作者要呵护学生的潜力,让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但高考分数是眼前的硬指标,这两者之间矛盾吗?
俞金飞:不矛盾。育好分不一定能育好人,但育好人,分数一定不会低。
当下社会发展迅速,高中要为大学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打下基础,如果只着眼提高学生的分数,忽略综合能力培养,一定程度上也害了学生。在我们学校,除了基础课程之外,还会通过跨学科项目化教学、研究性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求异的思维。
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不仅在社团活动中完成,还渗透在教学、生活的各个领域。课堂上,我们一直反对教师“满堂灌”,要求教师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上,都要实现课堂转型。
比如松江二中语文课的特色就是提倡学生进行课前3分钟演讲。演讲不仅展现学生的口才,还有思维能力、心理素质等方方面面,就连高三时这种教学模式还在延续。
搭建多元平台,
用好手边资源贯通人才培养
记者:近年来,松江二中走出不少竞赛人才,尤其是生物学竞赛在全市中学处于领先地位。信息学、物理学等学科竞赛成绩也在逐年提升。学校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有什么举措?
俞金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平台很重要。对学校来说,就是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多种舞台。这其中,与大学合作、以贯通思维培养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抓手。
2018年,松江区教育局启动创新人才培养“高峰计划”。松江二中率先启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项目,以基础学科为重点,先行试点数学、化学和生物学科,与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合作,从学生的学科兴趣、基础素养、专业志趣、创新意识、学习能力等方面入手,深入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刚刚过去的暑假,天津大学也向松江二中捐赠“化工创造美好生活”科普模型,开启高中与大学贯通人才培养合作新模式。
松江区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有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等7所高校,还有辰山植物园、佘山天文台等科研单位以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这些都为高中人才培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扎实的基础。我们要抓好、用好手边的这些资源,尽早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兴趣和潜能。比如,松江二中与东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高新技术企业等合作,开展跨学科拔尖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一体化培养的有效机制。今年暑假,松江二中就有300多位学生走进高新企业、高校,在“双导师”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学习。
与企业、大学的合作能带给学生什么?几年前,我们就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松江分院合作,对医学感兴趣的优秀学生,可以到医院实验室做实验、提前体验医学魅力。经过几年尝试,效果已经显现。这几年,报考医学类和师范类的考生数量明显增多。今年,好几名考生的所有志愿清一色填报为医学类专业。
教育者不仅要懂得教育规律,
更要有教育情怀
记者:一所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松江二中如何为教师搭建发展的舞台?
俞金飞:从我自身经验来说,想要成为一名好老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大学毕业就到松江二中工作,至今已经30多年。其间,我做过12年班主任,连续带教7届高三毕业班,深知其中的不容易。教书育人是老师一辈子的事业,遇到好老师则是学生最大的幸福。
如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宽广,他们也时时刻刻考验着教师。这几年,我们对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首先要求老师要有格局和情怀,同时又要善于学习,老师必须在注重学科教学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注重跨学科能力,还必须懂一点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甚至是懂一点管理学。因为我们相信,高水平的老师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培养优秀学生的根基,是要有一支基础扎实的教师队伍。
对于中学来说,教师梯队的建设,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十分关键。我们的中层骨干中,除了75后、80后,还重点培养了三位90后年轻人在科级岗位进行锻炼;各个学科教研组长也是70末或80初,正值当打之年,备课组长中还有90后的身影。学校重视教师校本研修,重点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者不仅要懂得教育规律,更要有教育情怀。对学生的研究、对教育教学的探索是好老师一辈子的课题。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