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
他们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在各类不同的教育岗位上作出了突出贡献。
传承,是最好的致敬。让我们共同领略新一批“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风采,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教师,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增强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持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作出新贡献。
王芳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教师
从教33年,王芳牢牢地将人生的支点定格于教师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王芳是爱心育人的最美守护者。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不管是经常“犯事”、品学滞后的学生,还是问题家庭里的学生,她总是耐心教育,从不厌弃。寒冬酷暑,她无数次走进孩子的家庭,面对面具体指导,让家长和自己的孩子共同成长。
王芳是建班育人的辛勤耕耘者。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孩子实现自我价值,培养责任意识,她实行小岗位责任制,让学生成为班级小主人;她关注家班共育,探索合作新思路;她盘活家长资源,建立班级家长课程资源库;她受年轻家长育儿理念和方法的启发,产生了发挥同质与异质家长的引领作用,建立“微讲堂”这种同伴分享的家庭教育指导方式。
王芳是团队成长的示范引领者。她积极承担主持区级青年班主任工作室和青年教师带教任务,助推青年班主任专业成长。她引领年轻班主任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问题,抱团共成长积极探索班主任团队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当了32年班主任,王芳曾获市“十佳”辅导员、市最美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她所辅导的中队也获得过全国、市优秀集体等称号。
王建芳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王建芳扎根教育30年。对师生,她充满了济人的大爱;对教育事业,她倾注了无尽的心血。
她创办了两所同舟共济的优质学校,建校七年中,她提出了与同济文化一脉相承的“济人教育”思想。学校教师从最开始的7人“白手起家”,到第七年形成了一个党支部、四大中心行政班子,带领150余位教师的大规模团队。
她不断在学校顶层规划、课程教学、校园文化等方面开展睿智探索,积极实践,将学校办成一所彰显同济文化的好学校、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的好学校。
她甘为人梯,日复一日地亲身带教干部、教师、团队。她带教的教师仅仅入职四年就获得上海市爱岗敬业教学评比活动一等奖的好成绩。她以“济爱家”家长云学校探索家校共育新路径,建成家庭教育线上线下相融合共建的家长微课堂运作模式,打造了一个家校社共同生长的幸福家园。
她勇攀高峰,在创新人才培育上结出硕果。她提出设计实施适合儿童的“促进智慧创生”为价值取向的综合实践活动,逐步形成“智创活动”特色育人品牌。2022年,王建芳主持的教学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特等奖。她曾先后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中青年阅读教学评比一等奖、嘉定区十佳校园长等荣誉。
凤炜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园长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是由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先生创办的研究型、实验型、示范性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园长,凤炜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带领团队深入保教现场、突破瓶颈、再创新高。
凤炜以“为国兴教、缔造未来”为己任,秉持宋庆龄先生“永远和党在一起”的坚定信念,探索新时代背景下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实践路径和方法。面对一些家长过度焦虑、裹挟孩子“抢跑”“内卷”等违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凤炜深入探究新时代“什么是儿童发展最宝贵的东西”“怎么给予儿童”,倡导“让儿童拥有健康快乐且多姿多彩的童年生活”的保教理念,带领教师建设并不断完善幼儿园“生存”教育体系,家园合作助力儿童健康成长。
从教37年,凤炜重视以科研解决真实问题,在不懈追问与探寻教育根本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探寻出一条具有中幼特色“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的实践路径,引导儿童在真实情境中积蓄从容面向未来的核心素养,为儿童生涯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在学前教育管理和课程建设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版专著1部、编著4部、教材1套,在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副院长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用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古宏晨多年的不懈追求。
从教31年来,他始终踏实勤勉、严于律己,践行“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理想信念,把论文写在服务医患民生一线中,把成果放在解决临床医疗难题上,科研教学两手抓,科研育人双丰收。
科研上,古宏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致力于用纳米技术造福人类健康,在疾病早期诊断、血液筛查、分子影像领域成果斐然,培养了大批研究生、青年PI等科研生力军。2020年,我国第一批上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借助古宏晨团队的专利技术,使得病毒检测实现了智能化、自动化,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
人才培养上,古宏晨专注人才培养实践与创新,始终坚守“传道、授业、解惑”的理念,作为本科班主任,他提出了本科生培养与引导的新举措。在科研实践中,他探索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经他培养的学生在各个不同行业里成绩卓著。他致力于培养年轻老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PI,经他指导的这些年轻学者大大提升了带领团队与育人的成效。
他曾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交通大学“教书育人奖”一等奖,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等奖项。
厉笑影
上海市世外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成为学生心中的好校长、好老师是厉笑影始终坚持的信念,她希望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唤醒每一个孩子的内心,赋能每一个教师的成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厉笑影在教学治校过程中,将学校培养目标分解为“中国心、现代脑、世界眼”三个维度,通过“开放、公正、包容、感恩、坚毅、担当”的学校价值观引领,着眼于学生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她提出“经历即成长”的教育思想,让每一个世外学生具有丰富、多元、个性化的人生成长经历,每一位教师具有开放、互动、全面的专业成长经历。
厉笑影始终坚持继承与发展、改革与创新。近27年来,厉笑影见证世外中学的诞生、发展与突破,对学校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她从一名一线优秀教师成长为管理层的中坚力量,之后通过十年努力,接过前两任校长的接力棒,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不仅做好了传承者、发展者的角色,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直至成为学校战略发展的思考者、学校队伍建设的赋能者、国际融合课程教育的引领者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并以她独有的智慧以及对教育事业赤诚的热爱成为深受师生喜欢的世外中学掌舵者。
朱恒夫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朱恒夫躬耕讲坛大半辈子,真情育人、潜心钻研,用智慧与才华诠释教育真谛,在戏剧教育中演绎精彩人生,曾荣获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为人、为师、为学”先进典型等荣誉。
朱恒夫始终站在教学第一线,虽年逾花甲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在课堂中融入最新研究成果。他不遗余力为青年教师和学生创造学习、交流、成长的平台,经常开设以科研方法为题的讲座。他高度重视教材和课程建设,所编教材被选为高等学校国家规划教材,作为“马工程”首席专家之一,参加撰写的教材被评为“全国优秀教材”,和他人共同开设的网络本科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朱恒夫爱学生,像父母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他主动关心家庭困难学生,悉心开导重度抑郁症学生走出阴影。他言传身教,不计时间与精力,全身心指导学生的每篇习作和论文,有些博士论文,他修改的边批达几千处,修改的文字达几万字。
他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使命,为搜集、整理正在不断丢失的傩戏剧本,他带领团队到山区、边远农村、少数民族山寨,足迹遍布二十多个省市,花费二十几年时间,出版了33卷、1750万字的《中国傩戏剧本集成》,为中华文化的库藏增添了一件珍宝。
刘志杰
上海科技大学教授
作为我国蛋白质科学领域的领军人才之一,刘志杰长期奋战在教学一线,并且在与重大疾病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机制及药物发现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的原创成果,曾获202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他带领团队将上海科技大学的iHuman研究所打造成为国际一流的GPCR信号转导和原创药物研发高地,为培养我国细胞信号转导领域科研人才、提升研究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志杰长期坚持奋战在教学一线。1987年至1991年,他作为讲师在天津师范大学物理系工作,为本科生讲授专业基础课程计算物理学;2006年回国后,他全职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每年为研究生开设蛋白质晶体学课程;自2013年加入上海科技大学后,他讲授结构生物学已有十年时间,深受学生好评。
作为研究生导师,刘志杰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传授知识,更注重传授给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他全方位关注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心理健康,注重培养人格健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他深知,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主观能动性,才能做出成果,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2006年至今,他已培养出博士生31名,其中,有4人获得国家级国内或海外优秀青年称号,2人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科技精英榜,1人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他本人也三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称号。
陈丽萍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2019年,陈丽萍从工作了20年的上海市实验学校,奔赴崇明区担任一所建校仅两年的集团校——上实附属东滩学校的书记和校长。她毅然挑起重担,满怀教育情怀,克服路途遥远、家庭照顾不便的困难,从浦东来到崇明,一周五天以校为家,一天24小时吃住在校,全心全意把学校办好。
从中心城区名校到郊区农村学校,陈丽萍的教育资源发生了变化,但她却认为这边风景独好,地域资源是滋养特定地域师生的沃土。她充分挖掘学校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赋能课程内涵建设,传承和发展地域文化,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让农村学校焕发了办学活力。
在她的努力下,短短几年,东滩学校从一所建在“荒郊野外”的偏远学校,到现在老百姓向往的优质学校,初步实现了“筑巢引凤”、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标。她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献上了自己的一份力。
陈丽萍围绕“给每个孩子提供自然成长”的办学理念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用好地域资源,逐渐打造出一所自由而灵动的高质量农村学校。近年来,学校各项考核几乎全优。建校以来的三届中考,学生均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目前学校正承担市、区十多项较重大的教改和教研项目,旨在以项目驱动引领教师快速成长。
周培元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
“让市民知道上海历史建筑的前世今生、建筑的科学与文化,就能让他们感受到上海是一座有温度、值得阅读的城市,从而感悟人生、滋养心灵、反哺城市,提升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周培元说,这是他投身公益的初心。
从大学教师到向社会普及建筑文化的公益志愿者,从教近30年来,周培元始终坚守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近十几年,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周培元长期在一线从事建筑文化科普工作,参与建筑文化志愿服务,深受学生和广大市民的喜爱。他坚持传承海派文化、红色文化、江南文化,硕果累累。
从2014年至今,周培元在中华艺术宫《走进艺术宫》项目中开展美育教育公益课程,担任“常态课程”负责人。2017年,他参与多年的《走进艺术宫》普及科学艺术与文化教育项目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23年,他与团队成员申报该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除了作为上海“建筑可阅读”宣传大使,长期开展建筑文化科普教育,周培元还与爱心机构一起,为智障儿童开展了多年的艺术教育,并长期受邀参与自闭症儿童的教学和慈善捐款,开展乡村振兴爱心支教活动。
程春红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教师
心中有热爱,眼中有团队,手中有技能,脚下有未来。
程春红扎根职业教育33年,始终秉持初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潜心教学,创新开拓,以不懈的专业追求诠释工匠精神,以丰硕的改革成果赋能教书育人,为“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教事业孜孜以求!
她深耕课堂、以产教融合破解校企合作重重堵点。她创新产教融合的“跟单”教学模式,开发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出版“跟单”系列实验教材,推进专业建设,破解校企合作困境,助力5人摘得全国技能大赛金牌,并荣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
她匠心引领课程思政,筑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意识主线。程春红研发《课程思政实施手册》,提炼“团队协同、项目驱动、主题引导、有机渗透”的中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模式,辐射至全国50余所中职校。
她凝心聚力团队发展,谱写职教园地新篇章。程春红先后引领上海市名师培育工作室等10余个团队,携手完成上海市级以上的课程建设项目7门、课题10余个,出版教材10余册等,助力实现包括区拔尖人才在内的10多人的高质量发展。
在程春红看来,自己虽是一名普通的职业教育一线教师,但她力求和学生共同书写“平凡但绝不平庸”的职业人生。
(事迹按姓氏笔画排序)
2023年上海市“四有”好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名单
王 芳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
王建芳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凤 炜 中国福利会幼儿园
古宏晨 上海交通大学
厉笑影 上海市世外中学
朱恒夫 上海师范大学
刘志杰 上海科技大学
陈丽萍 上海市实验学校附属东滩学校
周培元 上海城建职业学院
程春红 上海工商信息学校
(按姓氏笔画排序)
责任编辑:王星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