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至17日,中国人类学民族学年会在复旦大学召开,主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民委主任、党组书记,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会长潘岳书面致辞。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张京泽出席开幕式并讲话。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钱锋,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开幕式上致辞。
复旦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金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高丙中,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授景军,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大学教授何明等4位专家学者作主旨发言。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秘书长陈首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金力在名为《表型组时代的生物人类学》的主旨演讲中指出,不同于以往的人类学研究仅关注人类的生物学属性或社会学属性,表型组学研究将生物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紧密联系,通过利用科技手段,进一步发掘人类特征的发展与起源。
他以人的外貌特征、语言语音和高原习服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表型组学技术在人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生命科学大模型也将引领生命科学研究与转化新范式,真正使生物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交联互通,更好地回答人类“是什么”“为什么”的重要命题。
围绕世界社会的民族凝聚力与发展活力的积极关系,高丙中在演讲中提出“中国在世界之中、世界也在中国之中”的主体观点。他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与国际社会发展,中国人将在世界范围建立广泛联结,产生新型的民族凝聚力。历史事实证明,中国受益于走进世界的过程,必将更大地受益于我们已经身处的世界社会,这也正是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
何明在演讲中强调,中国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首先要坚持实证研究,要从中国社会的实际问题和发展需要出发。民族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需要大量自主的学术产出,学者要坚持社会主义理论本色,挖掘中华文明史中的思想与智慧,广泛深入本土与国际社会开展调查研究,坚持研究真实的社会问题,构建面向中国、面向世界的中国民族学知识体系。
景军在名为《南部视角与本土关怀》的演讲表示,新时代的中国社会科学有必要秉承大道之行和天下为公的信念,在东西方学术对话和向发展中国家同行学习取经的基础上,扩展全球视野。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副会长、云南师范大学教授周大鸣,复旦大学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担任主旨发言环节主持。
本次年会共设“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28个专题会议。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兰州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等80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60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共提交论文440余篇。
会议决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24年年会由兰州大学承办。
作者:汪蒙琪 陈书杨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