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今年参加的首场秋季招聘会,我就找到了工作,企业当场把我签下了。” 9月21日,上海电机学院举行的2024届毕业生秋季线下招聘会上,2024届硕士毕业生苏亚宾顺利拿下理想岗位,和企业当场签约。此时,距离他首次投递秋招简历,不过一个月的时间。
校园招聘会引入知名企业,企业现场面试当场签约,这在上海电机学院并非个例。仅9月21日当天,上海航天设备制造总厂有限公司和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就与该校17位毕业生完成现场签约。
不仅如此,学校还与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上海克来机电自动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临港延锋彼欧汽车外饰系统有限公司、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招聘会现场直接签约的合作关系。记者从该校获悉,这份伙伴关系的名单仍在持续拓展中。
促进2024届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早”是关键词。当下,上海电机学院正将产教融合切实融入人才培养,持续优化就业服务打好“组合拳”,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临港模式、电机品牌”的特色发展新路。
早启动:秋招号角提前一年吹响
“我是9月21日下午一点多参加的校园招聘会,当晚六点半左右就收到了公司发来的录取通知,太高效了,这下可以好好过节了。” 国庆假期前一周,上海电机学院2024届本科毕业生陈佳鑫如愿签约。
这样的结果看似意料之外,其实也在情理之中。自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学后,学校毕业生就业群里的招聘消息持续更新。“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就业办的老师和辅导员都会‘轰炸’式转发各类宣讲会、招聘会信息。”让陈佳鑫印象尤其深刻的是,有的毕业生会提出一些和求职相关的问题,群里的老师们几乎“秒回”。
发挥校园招聘主阵地优势,抢抓就业关键期。上海电机学院就业办主任张跃辉介绍,面向2024届毕业生,今年9月以来,校内已举办了3场招聘会,先后引入160余家企业,提供了3300余个岗位,覆盖3500余名学生。而步入10月,学校还将迎来至少2场更大规模的校园招聘会。
对这届毕业生来说,很多人的直观感受是,秋招的号角其实提前一年就已经吹响了。彼时,不少学生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参加了面向2023届毕业生的校园招聘会,提前感受求职氛围。
陈佳鑫直言,“初战”校招现场,体验并不理想。“我发现,自己的求职简历做得不太好。”从实战中发现短板,所幸,在“军师”的指导下,他的简历经过几次迭代,从排版、内容到表达,各方面有了明显改进,最终才成就了今年秋招的幸运。
那么,学生们口中的“军师”是谁?可不是一两名教师,而是该校就业指导中心组建的服务团。这个全天候在线的服务团,汇聚了全校30余名教师,为学生提供简历撰写指导、面试求职培训、“一对一”咨询等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成立四年来,这支服务团已辅导了300余名学生。
早谋划:拓展“朋友圈”培养更多“大国工匠”
一组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也让上海电机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们信心满满。截至今年8月28日,该校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为98.24%。其中,60%毕业生从事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与学校开设专业高度契合。不仅如此,他们中的很多人都选择毕业后落户临港,在校门口就业。
“读研期间,我切实感受到,临港正实现着三年大变样 。”苏亚宾坦言,他之所以选择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也是因为看好临港的未来,这里不仅有好工作、好政策,还有令人期待的发展前景。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2023年,上海电机学院共有340位毕业生扎根临港,位居“临港五校”首位。
临港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与日俱增,除了近水楼台的区位优势,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高校对“临港朋友圈”的深耕、拓展。在上海电机学院,每年面向临港新片区企业举行的专场招聘会,吸引超600家企业入驻。去年,该校联合区域高校一起举办的临港五校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临港的近5000名学生参加。
此外,上海电机学院还采取“订单式”育才模式,为临港新片区企业定制培养“卓越现场工程师”。今年3月起,校领导及二级学院书记院长共走访调研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公司等重点用人单位200余家,与20余家企业签订了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协议。此外,学校邀请外高桥造船、延锋彼欧、弘博新能源等26家企业一起座谈,通过面对面交流,精准对接用工需求。
“毕业生就业应体现学校人才培养定位,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既要在‘练’中认识体会,更要在‘践’中加深认同。”上海电机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龚思怡表示,学校将持续做好大学生生涯规划,鼓励更多毕业生在临港新片区这个改革开放的最前沿阵地尽展其才,引导和支持更多毕业生到“中国芯”“蓝天梦”“智能造”等重要支柱产业就业,助力“大国工匠”的培养。
作者:吴金娇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片:上海电机学院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