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海市社联第十二届(2018)“学会学术活动月”开幕式暨首届会长论坛于10月19日隆重举行。市社联所属各学术团体负责人和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会议,对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发展进行了历史的回顾、学术的诠释和理论的解读。
市社联主席王战在致辞中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认真总结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宝贵经验对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把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主攻方向,研究回答好时代提出的问题,更好的发挥社科类社会组织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会长论坛上,上海市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王国平,上海市哲学学会会长吴晓明,上海市世界经济学会会长张幼文分别围绕“改革开放再出发”、“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改革开放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四十年开放型发展道路的理论内涵与战略新课题”作了学术报告。
“‘改革开放再出发’不是一句空的口号。”周振华结合过去两年参与撰写《上海改革开放40年大事研究》的经历,谈到他对“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三点体会:第一,着眼新时代,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面对新变化和新情况,既要有新的探索、新构想、新方法,也要不忘初心,要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原则。第二,基于动态化,把握比较优势“新”与“旧”的辩证关系。不断发现新的自身比较优势,同时不断培育和创造新的比较优势。第三,立足操作性,把握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辩证关系,以需求导向、发展导向、创新导向进行改革开放机制的改革和制度的创新。
王国平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若置于世界经济形态体系中去审视,可以得出“双重突破”的结论。一是从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自身结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明显区别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二是从世界经济形态的结构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开辟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新道路,从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市场经济形式有了新的发展空间,这无疑是新探索、新突破。
吴晓明认为,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我们在学术的发展上取得了积极的成绩,主要有三条:第一,破除了禁锢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诸多教条,使“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学术发展的重要指针。第二,在哲学社会科学的整个研究领域中,学术化的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第三,40年的改革开放掀起了新一轮的大规模的对外学习热潮。所有这些收获可以被看作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赖以建立的学术基础,但它们还不是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本身。未来,哲学社会科学的建设与创新还需要以下诸项条件:第一,从长期以来学术上的“学徒状态”中摆脱出来。第二,从“外部反思”的学术积习中解放出来。第三,研究中国社会,并以切中现实为旨归。
张幼文指出, 2500年之前孔子就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改革开放40年的成就赋予了其新的意义。200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冲击了整个世界,但是中国不仅巍然屹立,而且成为全世界经济的中流砥柱。两年后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三年后成为第一出口大国。今天有理由讲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与此同时,站在40年巨大成果的今天,中国又面对全球化的变局和中美贸易战的复杂态势,于是“不惑”又有了新的含义,就是清醒。需要四点清醒,时代清醒、地位清醒、战略清醒和目标清醒。
本届“学会学术活动月”持续时间为10月20日至11月20日。期间,市社联所属的100多家学术团体将联合有关高校、科研机构及党政机关等单位共同举办改革开放系列研讨会、学科研究、跨学会学术研讨和青年学者学术活动等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30多项。
作者:陈瑜
编辑:杨逸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