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捷克爱乐音乐会
提到捷克斯洛伐克总是容易令人浮想联翩,仿佛必须和布拉格的广场教堂,流浪的吉普赛大篷车共同出现在一个叫“波西米亚”的概念之内,以致于直接影响我昨晚果断决定选择一袭带有东欧民族风情的衣裳去东方艺术中心听乐。
但是!
不管加演的《伏尔塔瓦河》和《我的祖国》有多么激动人心(前者响起的时候观众席甚至有人轻微的惊叹)昭示多少外交情谊爱国主义诉求;也不管下半场演奏的德沃夏克那首生僻的交响曲(D大调第六交响曲Op.60,我可以坚决的认为这首在国内音乐厅现场演出的次数不会超过三次)让人发现了多少还未曾了解的捷克音乐宝藏,对于我而言这个晚上应该属于钢琴家保罗•刘易斯。
之前倒是不觉得这位来自英国的钢琴家有多少值得关注的地方——至少在Harmonia Mundi录制的那套备受推崇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只觉得与他老师布伦德尔在学究气质上的一脉相承而无他。
钢琴家是帅哥!
这绝对不是那种如同《小时代》里男主角一眼望上去的动情惊艳,而是混合着都教授安宁儒雅风度和卷福聪慧贵族气质的撩人美色!更不用说还有那张有点像《指环王》里霍比特人扮演者伊里亚•伍德略带古希腊雕塑味道的面庞,这个晚上几乎都被他那种大气随和所吸引,即便是身上的“寿”字暗花黑色真丝衬衣,都变得不那么老气横秋,甚为养眼。当然,在他精准灵活的指下,狂飙甚至带有一丝粗俗气息的勃拉姆斯也同样“贵族”了不少。
如果说古典主义最后的双重呈示在勃拉姆斯的笔下是对贝多芬崇高和宏大的结构形态致敬,那么“Benedictus qui venit in nomine Domini”(奉主之名而来的是有福之人)纯粹是在第二乐章向克拉拉•舒曼祝福与表白——这样才可能引出热情有力的第三乐章回旋奏鸣曲式。其实光凭Coda前的华彩段便足以证明刘易斯的上乘技巧实力,不过关键的是钢琴家和指挥家都明白:有时候,略带保守的克制和谦逊的工整才能彰显高人一筹的艺术修养。
暂时没法查证刘易斯和贝洛拉维克的老师们(后者曾追随切力毕达克学习多年)是否有过合作,总之两人昨晚的协奏相当默契合拍深得人心,以致于观众都原谅了钢琴家吝啬的安可——不排除花痴状态下影响听觉判断的因素存在之必然,但满脑子帅哥靓影的同时耳边勃拉姆斯的苦情闷骚变得如此端庄大气也的确难能可贵。是的是的,捷克爱乐乐团里吉普赛气质的帅哥美女还真不少,叫亲怎能不给出五星好评?
这个略微有些突然的夏夜,啧啧,势必要让人萌动和想念…
-----------------------------
曲目
韦伯:《魔弹射手》序曲
勃拉姆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Op.15(钢琴独奏 保罗·刘易斯)
德沃夏克:《D大调第六交响曲》 Op.60
加演
斯美塔那 《我的祖国》第二乐章《伏尔塔瓦河》
刘炽作曲的 《我的祖国》(《上甘岭》主题曲)
老贝约见旧相识
捷克爱乐乐团昨晚登上申城舞台之前,下午,主办方东方艺术中心很贴心地组织乐迷见面会,邀请曾经亲临2006年10月28日大师首次访华时登台市民音乐会的沪上乐迷与大师近距离交流,回忆当时盛况,共话古典乐在捷克的光荣与传统。
乐迷许锡铭(左)向贝洛拉维克展示当年的《爱乐者》小报,上面有他聆听大师音乐会的感悟和体会。
老乐迷Gorden(音译为高敦)向贝洛拉维克回忆自己在伦敦时欣赏大师指挥伦敦爱乐的场景,询问指挥再度执棒捷克爱乐感受如何。
东方艺术中心总经理林宏鸣向贝洛拉维特赠送当年的演出留影。
乐迷与艺术家合影留念。
摄影:叶辰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