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楼手术室,普外科钦伦秀教授领衔的肝移植团队正在为患者进行肝移植手术。
“如果没有这台手术,这个年,他就过不去了!”大年三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主任钦伦秀没有采购年货、走亲访友,而是站在了肝移植的手术台上。64岁的江阴老伯因不明原因的肝功能衰竭,已经辗转了多家医院。因严重黄疸和肝腹水,节前已危在旦夕。幸好,在除夕这天,他等来了适合自己的供体。
今天上午8点,华山医院肝移植团队的医护人员临时接到通知后,相关人员齐刷刷到岗;9点30分,手术开始;7小时后,老伯被推进了肝移植重症监护室,手术顺利!“对于我们来说,哪有什么春节的概念,只要能够配型成功,我们随时都在。”钦伦秀说。
春节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新的开始,而对于64岁的江阴老伯而言,这更是新生。
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说来也巧,就在1994年的2月1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ICU正式成立。ICU主任宫晔介绍说,在过去的24年间,该中心ICU从最初的4张床位,发展成为26张床,移动CT、人工肾、人工肝、人工心肺等高瑞设备一应俱全。2017年共收治了1460余例重症患者。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ICU,医生在为呼吸衰竭的病人做气管插管。
作为前任的ICU主任,曹同瓦教授见证了中心ICU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他说,每年长假都是监护病房压力最大的日子。往往长假期间,急诊病人会有所增加,一旦遇到病房满员,许多医护人员需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多少都落下了腰椎间盘突出的毛病,而不得不都戴着腰托坚持上班。
为了这份肩上的使命,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几乎与长假绝缘。因为他们都知道,重症病人多、人手紧,他们自愿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只为守护那些处于生命边缘的患者。为了昨天江阴老伯的手术,外科ICU李瑞芳医生推迟了回妻子老家过年的计划。
重症监护中心的最大特点就是重症患者病情变化快,无法预知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正因为此,即便是值班轮休的医生也都会雷打不动地一早赶在到病房查房。查完房后,才会安心地回家。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ICU,患者高兴地为护士纪文娟点赞。
就在记者即将结束采访、离开监护室的那一刻,医护人员正在为一名脑梗引起脑水肿及肺部感染的患者施行了紧急插管,确保呼吸道畅通。
“里面,就是个搏命的地方”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中,大部分患者还说不出话,来自福建的陈科良医生正忙前忙后监控病情。这是他在医院值的第一个春节班,“我运气可好啦,抽到了大年夜值班,这样,我就能初六回家结婚啦。”在做新郎之前,他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个春节,我妈妈能够在你们这里,我就放心了。”吴老太的女儿趁着除夕夜,给中心重症监护室送来了锦旗,“是因为你们,我妈妈才能捡回一条命。”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心ICU,护士谷佳正在为患者做基础护理。
两周前,83岁的吴老太因呼吸衰竭和低血压被送入华山医院,当时的她已经意识不清、无法表达。但现在,吴老太已经拔管、脱离呼吸机,笑容洋溢地和医生打招呼:“谢谢!”“拜拜!”
“其实,照顾这些患者我们就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护士长倪洁拍拍患者的手说,“碰到年龄大的,我们也是阿爷、阿奶地叫。”每到新年,也许别的科室会存在病人减少的情况,可急危重症的病人一直都在,“所以,始终在床旁,是我们的要求。” 倪洁说。
53人组成的护士团队,除了医护护理,还承担着患者的基本身体护理。从两小时一次的吸痰,到隔段时间就需要的翻身拍背,都由护士们承担。“有时候碰到身材高大的患者,我们要4、5个护士一起,才能给他翻次身。”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ICU,医生阿力木江与护士殷彦华孙琪正在查房。
“很多人好奇,重症监护室里面是什么?”
“里面,就是个搏命的地方。”
向所有坚守岗位、与死神搏斗的白衣天使致敬!
编辑:郝梦夷
摄影:刘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