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条件改善,曾经七十岁“古来稀”,如今八九十岁也不稀罕了,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如何在多种疾病共存下居家养老,安享晚年,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和较高的寿命呢?
居家养老并不是提倡老年人有病不治,相反,我们提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好每年进行一两次的体检。无病最好,有病要及早发现和治疗。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及早诊治,把疾病控制在稳定、安全的阶段,而不是等到出现脑卒中、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时才去就治,这就无法保证良好的预后和晚年的生活质量。
除了定期体检“小洞及早补”,我们也建议存在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应当在治疗过程中加强自我检测和门诊随访。随着保健意识增强,如今市面上正规的血压计和血糖仪已相当普及,这极大地方便了老年人在家庭监测中了解自身血压、心率和血糖等指标控制情况,最好还能够用表格形式记录下来。这样,在就诊时就能方便医生进一步判断:疾病是否控制稳定,是否需要调整方案或进一步检查。
不少老年人认为门诊就是配配药,其实重视日常治疗的记录反馈有利于医务人员提供更加切实合理的“个人定制”方案,才能让自身疾病控制于最佳状态。
此外,当身体出现变化发出异常信号时,很多老年人出于怕麻烦的心理,不太严重就“熬过去”,这样硬撑往往容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危及生命。比如一次出冷汗、两眼发黑、一阵头痛或胸痛,一会儿缓解了,就随它去,继续原来的治疗,想着哪天门诊配药时再和医生说,这样往往会失去及时的专业救治。要知道,这些症状可能就是在“发信号”,如果等到发生了低血糖昏迷、脑卒中或心梗等重要脏器不可逆的损害导致长期卧床、自理能力丧失甚至死亡等后果时,则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和伤痛。
随着年龄增长,全身各器官系统不同程度会出现功能减退,出现各种慢性疾病的比例也会增加。在面对各种疾病和身体机能下降时,每位老年人都需要保持客观的良好心态:不回避问题,不讳疾忌医,定期体检,早诊早治,日常监测,有变化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同时,老年人也要放松心情,不过度焦虑,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起居等生活方式,选择适合自身的健身锻炼和出行旅游,让老年生活更加幸福。
如此,即便多病共存,老年人也能够安享有品质的晚年生活。
(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老年科副主任)
文:陈朝婷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