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娩过程可以不用伴随撕心裂肺的喊叫,胃肠镜体检也可以很舒适,这都得益于现代麻醉学的发展。今天是国际医师节,也正值“中国麻醉周”系列活动开展,“无痛诊疗”成关键词。
国际医师节其实也是麻醉医生的节日。1842年3月30日,美国乡村医师科洛弗·朗实施国际上第一例成功乙醚吸入全身麻醉,为纪念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学事件,国际医师节由此确立。也因此,每年三月最后一周成为中国麻醉周,以促进大众了解麻醉知识,让有麻醉治疗需求的患者获得更好的服务。
今年中国麻醉周的主题是“人民美好生活从无痛诊疗”,在上海,由上海市医学会麻醉科分会组织、近百家大中型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麻醉科医生参与的科普、义诊全面启动。
在瑞金医院麻醉科科普讲座及义诊现场,我国著名麻醉学专家、瑞金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委于布为教授率十多位麻醉科专家向老百姓讲述无痛内镜诊疗、疼痛管理等“无痛诊疗”“舒适医疗”的内容。
于布为教授称,现代麻醉学的建立让科学战胜了疼痛,促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麻醉科也已经从手术室走向围术期医学,麻醉医师不仅和外科医生一起确保手术治疗的安全和质量,麻醉医师更是正在用技术向更广泛的人群提供各项无痛诊疗服务,支撑兄弟学科新型诊疗技术的顺利开展。
麻醉主导的无痛诊疗涵盖医疗过程的多个领域,包括大众比较熟悉的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也涉及病人手术后疼痛干预等。无痛诊疗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医疗向往的重要保障,不过业内也注意到,无痛诊疗在更大范围的应用还受制于一些客观因素,比如麻醉医师的短缺。
“用人工智能来替代部分麻醉医生的工作,比如术中监测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将部分麻醉医生的劳动解放出来。”于布为教授还谈到,麻醉人才的培养也不能单纯照搬美国的麻醉理念和体系,建议探索一套真正适用于中国人的麻醉学。比如,被中国多年实际应用后证明更为安全的术中高容量补液法,其麻醉安全系数就大大高于美国的术中低容量补液法。
由于麻醉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助于治疗部分疾病,这也成为麻醉学科今后发展的新方向之一。于布为教授谈到,在拓宽麻醉学治疗的范畴后,也将会吸引更多的医学生来从事麻醉,成为顶级麻醉医师。
文:首席记者 唐闻佳 通讯员 朱凡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