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上海采取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定点集中收治模式。今晨,记者赶到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从外观看一片寂静,但所有人都明白,医务人员正在应对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战”。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隔离病房已运行了多日。这里是上海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
目前收治的隔离患者情况如何?
中午时分,记者在医院里遇到营养室营养师张玮,他正在准备给隔离患者的午餐。米饭、杏鲍菇牛肉、蔬菜,看起来很丰盛,今天的早餐则是细沙包、鸡蛋、粥。
张玮师傅告诉记者,每天三餐都不一样,一周前都定好的,一日三餐,有些北方患者爱吃面食的,可提出,晚上还加餐。目前看来,晚上最爱夜宵就是面食。“个性化”饮食可以兼顾,但他强调营养餐的重点是营养,不是丰盛,不是“个性化”。
餐食上的注意点包括鱼类较少,考虑合并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多鱼骨可能带来隐患。此外,坚硬食物少,尽量软化食物。
“鸡鸭鱼肉都是优质蛋白,都会供应。” 据悉,张玮师傅所在的配餐组严密计算过饮食营养,蛋白质、微量元素等含量。
“患者有什么需求都可以提,但先要通过临床医生医嘱,没问题的话,可以的;但万一引发并发症的,我们是不能随意提供的。比如水果,有些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通过近期监控血糖,如果有升高趋势的,就不能随意提供。” 张玮师傅告诉记者,患者可以提出需求,医生评估,医务人员会带进去。
据介绍,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这里有专门供应病员餐的“专餐”配送线,与在这里的普通患者餐食完全“两条线”,严格按照我国甲类传染病标准执行相应配餐设置。
记者看到,隔离患者午餐正在打包,这一份份热腾腾的餐盒将由餐车送到传递窗口,而后由专人带入病区。
疫情之下,温情更显珍贵。
农历年初一,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应急病房内,还上演了一场温馨的生日会。这天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小金(化名)的生日,自从被确诊感染后,小金积极配合治疗,恢复情况良好。当医护人员获悉大年初一是他的生日后,悄悄购买了生日蛋糕,为他庆祝生日。
受治疗条件限制,现场没有生日歌,医护人员也穿着厚重的隔离服,但意外的惊喜让小金十分感动。他表示,这是他有生以来最特别的生日会。他相信,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救治下,一定能战胜病毒,康复出院。
小金也坚信,“我们国家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
在这个上海攻坚疫情的“战斗堡垒”,医务人员大多经历过非典、人感染禽流感等多场公共卫生“硬仗”。
目前,这里的隔离病区采取甲类传染病隔离区域运作。
医护人员进出病区需要穿好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口罩,佩戴负压头套等,这样的“全副武装”,不到半小时就会让人产生窒息感,体力消耗很大。
而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如此全副武装,一坚持就是4-6小时。更换衣服整个过程需要20分钟,为增加有效工作时间,也为了隔离装备“能省一套是一套”,医务人员均选择减少进出更换衣服的次数,常常一个“班头”出来浑身湿透,口干舌燥。
这里的医生不是独自在战斗。
除夕夜的晚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专门为应急隔离病房医务人员备了丰盛晚餐:有四个荤菜两个素菜一个汤,还有中国人过年少不了的饺子。大家吃得都很快,三口两口扒掉赶紧去干活了。
这是瑞金医院ICU医生李磊发回医院的照片。
上海市已成立由华山、中山、瑞金、市一等医疗机构组成的医疗专家组,分批轮换入驻定点医院,共同做好重症病例、危重病例的救治工作。
相比17年前的SARS,此次迎疫情,在技术装备上也有升级!
就在记者采访间隙,工作人员正忙于安装一套全新智能监护系统——动态体温监测系统(可穿戴设备)。
该系统启用后,将通过蓝牙远程测体温,患者、医护人员均适用,发射距离高达45米。
记者了解到,该系统此前设计的是个人版,给老人、小孩用,父母、小辈通过手机蓝牙可实时获知老人、小孩的体温变化情况,今天工作人员前来公卫工作安装医院版。
贴片至于腋窝下,体温数据将实时传输到相联的手机上
据悉,这将是上海第一家医院启用远程动态体温监测系统的。
“45米是个人版在空旷情况下的理论最大值,充满电连续使用21天。”据介绍,医院版上线后,整栋楼都能使用,设有中继器。
在公卫中心,部分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已试用。护理部副主任张林告诉记者,医护人员穿着厚重的隔离衣,如果多次频繁测试体温等生命体征情况,不仅是体力的消耗,也增加了暴露风险。此次首次启用智慧监护提醒,区别于传统水银体温测试的最大意义:一是职业防护,二是更精准监测医护人员、患者的体征情况。
作者:赵征南 唐闻佳
编辑:姜澎 樊丽萍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