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奶奶不小心在家摔倒,被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骨折后老人无法翻身,一翻身就剧烈疼痛,夜不能寐,大小便更是无法护理。这类老年骨折在医疗界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会引起全身各种严重并发症,更甚者会导致患者去世。但是,百岁老人能否耐受住手术麻醉,并闯过术后拔管、康复等一道道难关?看着承受病痛折磨的老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创伤骨科决定闯一闯年龄禁区。
一个月内死亡率超过20%的老年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棘手,这种骨折保守治疗会引起持续隐性失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很高,1个月内死亡率超过20%。
及时评估,尽早手术,是降低死亡率的最佳手段。在骨折后第三天,百岁奶奶来到仁济医院创伤骨科急诊强烈要求手术,愿意承担围手术期所有风险。
百岁以后接受一次外科手术,可谓是一次极大挑战。全面检查后,医学专家们发现,百岁奶奶平时能行走、生活能自理,但毕竟已100岁,有高血压、耳聋等情况。
与此同时,麻醉风险也是百岁奶奶要面对的一大挑战,经麻醉科副主任医师赵延华评估,为减少术中麻醉及术后拔管困难等风险,决定给老人进行腰麻联合神经阻滞麻醉。
仁济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医师李占玉、主治医师周春对百岁奶奶骨折处进行闭合复位后,仅用40分钟就完成了髓内钉内固定。术中出血仅约50毫升,但因为这种骨折术前隐性失血可能有800-1200毫升,术中输红细胞400毫升,术后老奶奶顺利返回病房。
术后第二天,医生们又给老奶奶输红细胞400毫升,令医务人员欣喜的是,术后的老奶奶已能自己吃饭、自己翻身,能在家属的陪伴下在床边坐半小时,晚上也能舒舒服服睡觉了。
术后5天,老奶奶转到医联体继续后续康复治疗,笑容重回老人的脸上。
这类骨折治疗误区多,康复有讲究
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认识误区不少。李占玉说,很多老年人害怕手术风险会选择保守治疗。其实,保守治疗并不意味着就真的安全了。老人们会面临各种问题,很多老人肢体疼痛剧烈,不敢翻身甚至移动,会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容易引起肺栓塞、脑梗和心梗。长期卧床还会引起褥疮、肺部感染和泌尿系感染,这些都是致命的并发症。而且,骨折端持续失血,会引起严重贫血,也会诱发心肺脑原有疾病加重。
医生表示,高龄老人甚至是百岁老人,只要能耐受麻醉,还是建议能手术尽量早手术。早期手术,患者可以早期翻身、坐起来,便于护理,稳定性骨折可以尽早下地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中和术后还可以及时输血,纠正贫血。
这类手术对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指南建议尽量在骨折后24小时内手术,可以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发生率。超过36-48小时,死亡风险显著提高。
“不能等到所有检查做完、一切指标接近正常才手术。因为等调整好了,肺部感染可能出现了,失去了手术机会。如果全身情况差、内科疾病多,调整状态后,最迟72小时内也要手术。这种手术是救命手术,完善术前准备后,越早越好,这既需要医生的胆大心细,更需要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医生谈到。
老人在接受手术后,康复时机也很重要。老年转子间骨折,无论术前评估,还是术后康复,都需要骨科医生、内科或老年科医生、康复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参与。如果患者全身条件允许,应在术后24-48小时内,在康复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开始康复。医学专家特别提醒,“早下地”和“早负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手术后,可以早下地活动,但患肢能否早负重,还需要制订个性化康复计划。对严重不稳定性的转子间骨折,下地负重太早,易引起内固定失败,病人可能要承受二次或多次手术治疗的痛苦。
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只要发生过一次股骨转子间骨折,也就是脆性骨折,就可以诊断为骨质疏松症了,而治疗骨质疏松症,需要长期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3等药物。因为股骨转子间骨折,一年内再骨折的发生率是20% ,所以还是要积极治疗,预防再次骨折发生的危险。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有人认为补钙太多会引发肾结石,并非如此!肾结石是人体内钙代谢紊乱所致。长期补钙,钙吸收增多,血钙稳定,肾结石反而不易发生。
高龄不是医生们放弃的理由
随着医疗技术发展,高龄也已不再是医生们放弃的理由。在仁济医院,多学科领域专家救治的百岁病例已非罕事。
2022年2月23日,仁济医院胆胰外科东、西院病区各收治了一例近百岁的腹股沟疝患者。胆胰外科腹壁疝专业组联合麻醉科为两位老人做了精准的术前评估,并成功实施了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两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今年3月,101岁百岁老人急性脑梗,昏迷、左侧肢体偏瘫……短短一小时内,百岁老人接受了动脉取栓治疗,手术后接连闯关。一场与百岁高龄老人的生死时速般的抢救中,仁济医院脑血管病中心在动脉取栓的年龄跨度上又迈出沉甸甸的一步。在对脑卒中病人的抢救中,“年龄窗”正逐渐排除在治疗禁忌外,而改用对患者整体病情的全面科学评估来指导精准治疗。
作者: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图:受访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