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首席记者 王彦
66分钟的放映后,来自世界各国的观众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息。第九届罗马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克·穆勒更是连声称道:“不同风格的中国电影,我已期待太久,意大利人跟我一样,都真实地喜爱中国艺术。”
当地时间10月20日晚,由上影集团出品、贾樟柯监制的彩色宽银幕纪录片《陈家泠》完成了在罗马国际电影节上的“荣誉放映”。国外影人为中国画家起立鼓掌,这本是叫人欢欣的一幕。但掌声过后,穆勒先生一句“久等的祝福”却引人深思--为何一部收获无上赞誉的中国纪录片,会让世界久等了?
“50岁”的史料重现银幕
鼓掌、欢呼、追光,意大利人用他们所能想到的全部方式赞美一部66分钟的中国纪录片。“中国艺术的独特之美,本就是国际影人的眼中至宝。”在监制贾樟柯看来,尤其当这部影片将镜头对准“海派画坛三剑客”之一的陈家泠,浓郁的中国风加之艺术家自身的独特魅力,《陈家泠》收获盛赞理所当然。
生于杭州,长于上海,现年77岁的陈家泠经历过新中国的各个历史阶段。为真实展现大师的艺术成就,66分钟的影片里,制作团队选取了不少半个多世纪前上海和杭州两地的黑白影像。除了城市背景,陈家泠的艺术人生里更有难以磨灭的大师级留痕。在该片中,潘天寿、陆俨少与唐云的生活创作资料,也作为陈家泠画风转变的辅证,第一次以高清形式公映。
只凭这些“年过半百”的珍贵史料,《陈家泠》揭示的,更像是那个年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的心路历程。
30年来“独苗”一部
贾樟柯的御用团队,超过3年的倾力制作,《陈家泠》展现的不仅是一趟关于画家的时间之旅,更是一部弥足珍贵的新中国绘画艺术纪录册。
可正如穆勒先生慨叹的那样,这样的风格片,他已等待太久。
事实上,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边是灿若星河的画家名录,一边却是寥寥无几的大师级纪录片。65年来,将镜头对准中国画家的影片仅有《任伯年》、《徐悲鸿》、《潘天寿》、《刘海粟》等。而且,受到当年技术条件限制,这些影片的内容统统压缩在二三十分钟内,根本无法涵盖其艺术各方面成就。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除《画苑攫英》的人物、花鸟、山水三部曲,以每人几分钟的“群谱”方式记录了关良与程十发等画家之外,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画家电影纪录片始终为零。直到《陈家泠》的出现,才填补了空白。
“纪录片需要时间沉淀,但经得起沉淀的往往也是留得到后世的。”影片总策划徐杰有个心愿,在享受过掌声与欢呼之后,新世纪中国科教纪录片的备忘录,还当翻开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