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雪山的故乡、江河的源头。藏北高原苍凉辽阔、水草肥美,藏南谷地里土壤肥沃、人烟稠密,藏南峡谷的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还有那座圣城拉萨,历史悠久。
三年前,一部展现西藏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的电视纪录片作品《第三级》着实惊艳了不少观众。
今年,又一部以西藏为主题的纪录片作品即将与观众见面。它就是 4K大型人文地理纪录片《西藏,自然之路》。
《西藏,自然之路》将于今年4月9日起,每周一22:00,在上海东方卫视与观众见面。这部作品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和西藏卫视历时两年制作完成,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西藏电视台等联合出品。
《西藏,自然之路》是一部由4K超清技术拍摄的系列纪录片,为还原西藏雪域高原美景,打造至臻完美的画面,摄制组先后七次深入西藏,拍摄周期为300多天。更是动用了各类高新拍摄技术,其中,光是4K摄像机就使用了有四种。
为了展现西藏壮美的风光,片中使用了不少航拍镜头。由于高原空气稀薄,为飞行器航拍提高了不少难度。摄制组透露,为了将那些大自然最丰富的面貌与最强烈的对比画面收录画面,飞行器就摔毁了五台。
西藏本就风光绮丽,再加上各类高新拍摄技术的支持,可以预见,《西藏,自然之路》将带给观众极大的视听享受。但总撰稿人孙云龙指出,《西藏,自然之路》既不是一部猎艳煽情的风光片,也不是一部严肃考究的人类学视觉志。“创作团队选择了一条中道,从雪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中去发掘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精神特质—— 坚韧、精进、包容与虔敬。如果这条自然之路能够顺利通达观众的心灵深处,引发生命意志的交流对话,那将是对创作者最高的褒奖和激励。”
《西藏,自然之路》分为《天地的馈赠》《牧者的家园》《农业的力量》《拉萨的魅力》四集。展现了藏民族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如何在相对简朴的物质环境下,拥有丰富强大的精神世界,以及坚韧、刚毅和守信等可贵品质。
从这部纪录片中,可以看到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出现在典型的特定的自然环境里的人,他们的生存方式如何因为所处的环境而产生、演变、并被最终固定下来?
纪录片中,也能一观西藏的人文之美。西藏从来不曾以丰富的物质生活著称,却以强大而圣洁的精神赢得全世界的尊敬。
在这个壮丽而严酷的高原之地,藏民族用他们独特的智慧安详地生活、代代相传。同时他们却以强大的精神力量向整个世界奉献了灿烂的文化。
此外,纪录片中涉及到不少鲜为人知的知识点,在学术上亦有所奉献。比如,中国电视媒体第一次揭秘“水汽通道”这一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自然地理发现;再比如,对于古格王朝的神秘消失做出了全新的解释……
介绍了那么多,纪录片中的西藏故事到底如何讲述?不妨先看一下“剧透”
第一集:天地的馈赠
30岁的卓玛,把家安在了波密的森林深处。一年四季,她和丈夫采挖林下资源,供养两个孩子。是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丰泽了波密,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气候,创造了中国第二大原始森林,也养育了卓玛一家。而仅仅一山之隔的澜沧江峡谷,就享受不到水汽的润泽,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只能靠晒盐为生。仁青拉姆用艰辛的劳动,全力支持一双儿女考大学,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中寻求未来的希望。
第二集:牧者的家园
鲁朗洛木沟深处,17岁的女孩曲珍一个人维护着一片牧场,牧养着33头小牛;班戈县纳木错北岸的牧场上,平罗家的大儿子正在学习如何成为牧场的主人……这是最典型的高原牧歌,牧民们像他们的祖辈一样生活着,维系着人与自然的平衡。而在雅鲁藏布江源头,年轻的白玛、村医普次仁却为风沙犯愁,他们用人类单薄的力量和自然抗衡,希望为后代的生存环境做出最大的努力。圣湖玛旁雍错边,牧民家的儿子尼玛,正用五体投地的方式敬拜天地神佛,转湖祈祷,他不是为他自己,他是在为整个人类祈祷。
第三集:农业的力量
传承了千年的望果节正在山南乃东县的克麦村举行,这是丰收前的仪式。西藏的近现代文明正是从这里发祥,是农业成为了雅砻文明、吐蕃文明发展壮大的基石。甚至,神秘消失的古格王朝,也和农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望果节后,克麦村却遭遇连绵暴雨,影响了收割。与此同时,身在“西藏粮仓”的日喀则卡堆乡的农民们,却在为缺水犯愁。千百年来,西藏人民就是这样,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发展出了半农半牧的生产方式,而这一切,实属来之不易。有农田的地方,没有适合农业的气候;气候适宜的地方,又没有整片的平坝土地用以耕作。
第四集:拉萨的魅力
拉萨的甘丹寺里,十二位僧人正在制作坛城;来自四川阿坝的仁青德哲以五体投地磕长头的方式走进西藏,他的目标是朝拜拉萨大昭寺的觉沃仁波切。而与此同时,来自那曲的黑颈鹤也如约而至,在拉萨过冬……拉萨,无疑是所有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城,而这座圣城本身,就是一座人间坛城。
编辑制作:张祯希
*文汇报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