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一役,武亦姝成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女代表
近年,传统文化逐渐成为综艺节目中的一股重要力量,2016年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便是典型。随着节目的播出,传统隽永的古诗词之美被推到了网络传播的前沿地带:观众知道了“飞花令”等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玩法;熟读诗书的文气女学生武亦姝成了网路红人;就连诗词类图书的销售数量也在节目播出后快速上涨
这样的传播效应让《中国诗词大会》发酵为近年国产综艺节目领域中一个值得不断开发的IP。
今晚,《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要来了。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共十期节目,每期100分钟,将于3月23日至4月1日,每晚19点30分在央视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当晚22:20分和次日11:50分重播。
“主持人+点评嘉宾”的模式不变,但参加人群里多了“10后”和外国朋友
第三季将延续前两季的“主持人+点评嘉宾”的控场模式。董卿主持,并邀请王立群、康震、蒙曼与郦波等四位文化专家担任点评嘉宾。
庞大的“百人选手团”是《中国诗词大会》的一大特色。本次,“百人选手团”依旧存在。只是节目首次对其进行了分层——少年团、青年团、家庭团等将分团而战。比赛中,每个团中都将诞生一位成绩最佳的选手。
据说,参与第三季节目的选手是从全国十万多报名者中筛选而来,涵盖了各个年龄段与各行各业。其中既有白发老人,也有“10后”少年。有日夜穿梭于都市中的快递小哥,也有外国友人。
题库再次扩容,出题过程堪比中高考
上届冠军,复旦大学附中的学生武亦姝,因为熟背出《诗经》中的一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趣的赛制之外,《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将不少优美隽永,却知名度相对不高的诗歌推向大众。
据节目方面透露,第三季中选取了汉语言文学史中,最优美、最精华、最值得向观众传播普及的数百篇经典诗词,上启三千年前的“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下至“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毛泽东诗词,而鲁迅所创作的古体诗词则首次纳入题库范围。
一位参与了三季《中国诗词大会》命题的教授透露,命题专家一共有九位,出于保密与公正的原则,出题期间所有人都签了保密协议,并且在北京郊外一个相对隐蔽的地方进行闭关出题。题目出完后还要进行严格的审核流程,大家逐一审题和讨论,只有全体通过,题目才会被采用。
“飞花令”升级,非遗前来助阵
《中国诗词大会》让“飞花令”这一文人墨客的趣味诗词游戏,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节目中,挑战者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整说出一联含有约定关键字的诗句。这相较于对关联词在诗句中的位置都有严格规定的传统“飞花令”,难度已有所降低,却依旧对选手的诗词储备,临场发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种玩法产生的强烈竞争感也为节目的观赏性加成。
最新一季的玩法将在“飞花令”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推出“超级飞花令”与“诗词接龙”两个模式。“超级飞花令”对选手的反应能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选手的比赛时间大幅缩短,要求两位对战选手无缝衔接,难度升级、竞技效果大大增强,依旧是节目中最精彩的环节。所谓“诗词接龙”便是要求场上选手轮流说出诗词,诗词的首字必须与对手诗词的尾字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节目的视觉呈现与文化广度,节目组为十位非遗传承人拍摄了视频短片,让他们用手中的剪纸、蛋雕、糖画、木雕等绝活为选手出题。这样的操作让诗歌与生活有了更深的关联性,也是对传统手艺人匠人匠心的致敬。
编辑制作:张祯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