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很久没有一部国产电影拥有如此撼动人的力量了。原本它的正式公映日期是7月6日,但通过大规模点映,网上已好评如潮。
截至7月4日晚间,超过七万名网友在豆瓣上打分,取得了平均9.0的高分,暂列2018年所有院线片口碑榜首,也是华语片影史第九部9分电影。
“这世上只有一种病,穷病”“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影片公映之前,台词已经刷屏。
在此情境下,该片宣布提档至7月5日,早一天与更多观众见面。
《我不是药神》由80后文牧野导演,宁浩和徐峥监制,徐峥主演。自6月30日开启全国点映以来,从学者、专业人士到普通观众,每一位走出影院的人,都在为它鼓掌。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认为:“影片的完成度太好了。从人物塑造到细节铺垫,从情绪到表演,从节奏到叙事,都可谓达到了国产片难得的成熟度。甚至,它的分寸感和从容感,是许多大导演都没有的……如果这部电影被市场认可,一定会推动中国电影在经典叙事上有整体性提高。”
影评人史航评价:“让病遇见药,这电影做到了。”
更多人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被类似话刷屏:“笑着笑着就流泪了。”
“看哭”并不是衡量好片的绝对指标,但当一部作品能在曲终人散后仍绕梁三日,其珍贵不言而喻。
具体来说,《我不是药神》是主创们轻轻拨开喜剧、闹剧的浅表,去探触人性的复杂岩层。在这个故事里,人人都有困境,人人都值得“理解之同情”。当他们在伤痛里抱住了良善与希望,银幕前的观众自会热泪盈眶,同时血脉贲张。
正与反:没有“完美先生”,也没有彻头彻尾的反派
有人把影片喻为“平民英雄的胜利”。这话只有部分正确。徐峥饰演的程勇绝非“完美先生”,他的出场或曰动机开门见山,“我不想做救世主,我就想赚钱”。与其说影片主人公是个拥有高尚情操的人,不如讲——他是一路被机缘裹挟着向前、不由自主牵扯进道德场,又在最后完成自我救赎的人。
开篇,程勇困在了窘境里。他开着一间卖“印度神油”的小店,上有养老院里身患重病的老父,下有即将跟母亲和继父移民的八岁儿子。他需要钱,但他投机、懒散、打老婆的人物设置,又很难叫人同情。
此时,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人吕受益从天而降,是他让程勇第一次听说了印度药。程勇独自前往印度寻药,那一段还原了他的商人属性。
“中国有非常惊人的市场”,他说服药厂老板把中国独家代理权签给自己,目的是赚更多的钱。
“more money, more money”,印度走私货轮业主跟他讨价还价,也是人性贪婪的一面镜子。
带着第一批仿制药回国后,程勇需要“打开销路”。吕受益又是牵线人,他领着程勇走进慢粒白血病病友的世界。
吕受益像是个引子,把程勇带到了谭卓饰演的刘思慧面前,然后是杨新鸣饰演的牧师、章宇饰演的打工仔“黄毛”,渐渐地,一支“代购小分队”成型。“小分队”里,程勇固然是从差价里谋利的商人属性,其他成员呢?他们虽各有各的痛楚,但也各自获益。没有人摒弃得了私心。
影片里,所谓“正方”不是圣人,传统意义上的反派,也未彻头彻尾良知泯灭。王砚辉演绎的张长林就是典型例子。
相比程勇“代购”仿制药,张长林卖的干脆是面粉兑的假药。相比程勇“500元进5000元出”,张长林心黑手辣“一本万利”。他还以报警来威胁程勇,豪夺了他的仿制药代理权,从此坐地起价,将病患重推入绝境。影片眼看就要褪去这个角色生而为人的所有底线,可在最后关头,人性在幽暗里闪出一丝微茫善念,这个无耻小人居然守住了秘密。
包括李乃文饰演的进口药中国代理商高管,在病患们眼里,他简直是“无良”的代名词。但电影也没堵死他的发言空间——若不是高昂的专利保护费,又有哪间公司愿斥巨资研发新药?
道与术:“术”成熟工整,它与“道”彼此烛照
因为有着真实故事的脚本,本片梗概可谓“事先张扬”。电影到底呈现得怎样?编剧宋方金的评价值得参考:“这是部成熟练达又保持了锐度的电影。全片不用奇技淫巧,创作者只被一种要打动观众的深沉欲望所吸引。”
成熟练达,能从剧本的工整度上窥见一二。程勇“代购”的源起、展开、转折、高潮、尾声,依次在逻辑自洽中讲述完整。而且,故事在嬉闹的前半段中抛下的戏剧钩子,行至哀伤的后半段都能有所呼应。
能把故事说圆,在于主创的“术”。而要抵达观众,在乎“道”。该片最大的“道”即是与观众在一起。看病求药、生老病死的话题,是人类的普遍困境。能设置人人关切的话题,本就是主创决心脱离窄向的个体,以普遍的人情投奔大众。更不消说,片中人人都有大小不一的困境。
周一围饰演的警察曹斌,法不容情还是法下有情,是他的困境。
又比如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病痛噬骨,“求死求解脱”还是等着“儿子早点结婚,我能当爷爷”,是他的困境。说句题外话,徐峥在采访的专题片里透露,为了演出病入膏肓的感觉,王传君熬了两天没合眼。第三天拍摄时,化妆只是辅助手段,脱相的真实感源于演员的真努力。
影片里有几个意象,它们每次现身,都是情节关键处的画龙点睛。比如口罩,第一次口罩被讨论时,程勇对于病患,只是个“药贩”,没有交心的信任,也没人愿意展示真容。
片尾,一段沐浴在阳光底下的镜头,挤挤挨挨的人们每一个都摘下了口罩,他们目送程勇离开,以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方式向他们的“勇哥”致敬。
又好比橘子,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阶段向程勇伸过手,“来,吃个橘子吧”,讨好、亲近、苦涩,每一瓤都五味杂陈。
还有杨新鸣饰演的牧师,这个把“Gog bless you”挂在嘴边的人,终于有一回,对程勇用中文讲“愿主保佑你”。
至于“我俩找个地方喝一杯”“你是不是看不起我”等台词,当它们在影片前后“互文”“成对”出现,无不意味深长。
江边的一番对话,暗示着程勇已完成了精神上的自我救赎。
恰是“道”与“术”彼此烛照,电影能把起初站在荒诞喜剧一边的看客,引向流泪、沉默、思考的另一条路上。
法与情:情没有大于法,法也没有湮没情
即便被剧透,也很少有观众能在影片末尾忍住眼泪。大银幕上依次出现新闻照片、新闻事实,电影里积攒了百多分钟的戏剧情绪,会在这一刻被真实的力量叠加、引爆。
“2016年,工信部、国家卫计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2018年,中国已有19个省市相继将瑞士诺瓦公司生产的格列宁纳入医保。”“2018年,中国开始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
“2002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30%;2018年,慢粒白血病存活率约为85%。”这些字幕缓缓滚动,多少人泪流满面。
经历过电影里为吕受益、“黄毛”发出的声声哀叹,观众更会理解——最终解决问题的,不是靠哪一个孤胆英雄的良心、冲动,而是需要制度的完善。经历过电影里的无奈,观众更会庆幸——人间有痛,但我们终究是在一点一滴用善抚慰了痛。
事实上,电影从头至尾,都没让情大于法,也没让法湮没了情,正像许多人评价的“它很含蓄”“也很克制”。
影片的含蓄体现在这一幕,印度街头,程勇遇见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无疑,这一幕之后,他才彻底有了断腕的勇气、有了救赎的义无反顾。
而影片的克制表现在它对于天价药的批判上。从表面看,天价的进口药太冷酷,印度的仿制药才能体恤人间疾苦。影片借一位老妪的话说:“四万一瓶的进口药,我吃了三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所以,影片给了仿制药以“理解之同情”,周一围扮演的警察曹斌就是“法也有情”的注脚。
但在主线叙述之下,影片也无声地完成了对仿制药的质疑。观众能通过镜头语言发现,程勇用来运输药物的小货车看上去油腻、肮脏。印度“走私”的货轮上,这些被病患翘首企盼的“救命药”趟过污水、尘土,也被搁放在充斥油烟、高温的厨房里。不谈冷链运输,连药品起码的卫生安全都无法保障。甚至,某一次为了逃避检查,“代购小分队”把药转移到了路边的垃圾箱里。
当这些药百转千回地被送到患者手中,谁又能说,真正奏效的是仿制药还是心理作用。
《我不是药神》难得,它敢于触碰社会热点,又不武断给出答案;它剖开人性复杂,又能神奇地予人光明;它充满了悲悯的力量,却无半点居高临下。
这部影片所具有的,不过是一个个角色以“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穿过了世俗的丛林。
那么,就希望影片在现实中,也会有辽阔的前程。
作者:王彦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张立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