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四天,姜文执导的《邪不压正》已经引起了足够的讨论。喜欢的人人力挺这部电影,表示就要看姜文这股恣意妄为的潇洒劲儿。而另一边,不乏有人直接的说“不好看,讲了一个崩坏的故事”,纷纷感慨姜文已经江郎才尽。
与甚嚣尘上,褒贬不一的影评相比,姜文在电影里对于老北京的刻画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争议,甚至有人说“《邪不压正》的主角不是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也不是姜文饰演的蓝青峰,而是北平。“
电影里的北平无限温柔
7月11日,在司马台长城的夜色下,这部谈论1937年北平旧事的电影正式开演。北平的雪、北平的屋檐、飞翔的鸽子、钟楼里的钟声、老胡同里兜兜转转的相遇让观众体会到了与电影总体风格有着些许不同的柔情。
电影原著小说《侠隐》并不是一部典型武侠小说,而更像是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志。那时的北平,是江湖不再、正邪难辨的是非地,亦是五光十色、新旧交替的琉璃城。在北平度过童年时期的作者张北海,把对逝去的老北平无限的怀恋与怅惘用文字记载了下来,而土生土长于北京的姜文则用画面将北平的快意风流展现出来。
姜文曾在访谈中表示,电影一定会把“梁思成拼命要保护的老北京风貌还原出来。“电影开场不久,李天然从美国回到北平,从前门火车站下车便看到遍地白雪,玉树琼花,老城墙、前门箭楼、天安门城楼、南池子大街,最后抵达东城区内务部街11号院,一路景色如同一幅长轴画卷铺陈开来。
为了还原这些老北京的地标,剧组除了在西安等地取景外,还使用CG技术复原了老北京城墙。
而内务部街11号院,姜文饰演的蓝青峰推着自行车,从院子里出来去买醋,这里导演显然带着自己的私心,这个院子正是姜文小时候住的子弟大院。而这份“私心”在影片伊始也能看见 影片一开始,李天然师傅提到他在“北新桥”(即现在雍和宫附近)捡到了小天然。之后,蓝老板聊天中提到了“东棉花胡同39号”,而这里即是现在中央戏剧学院所在地,姜文曾经学习生活的地方。
“屋顶之上”“屋顶之下”是姜文解析《侠隐》的切入点。影片中李天然骑着自行车穿梭在一座座墙头屋檐之上寻找关巧红,北平仿佛成为了一片水波连接的城市,少年飞檐走壁,成为了影片里最烂漫的一幅景象。李天然在层层浪潮中骑车穿行,也以这浪潮为千里追敌的掩护。为了还原这片老北京上空绵延不绝的灰黑色海浪,剧组在云南实景搭建了四万平米的“屋顶世界”。
电影中,李天然藏身钟楼里,和关巧红将老北京城的美妙夜景尽收眼底。而姜文用这部戏让观众记住了李天然,记住了关巧红,也记住了北平的点点滴滴。
现实里的北平“色香味俱全”
“巴掌大的猪油葱饼。李天然吃得又香又过瘾。爆羊肉,西红柿炒蛋,凉拌黄瓜,香椿豆腐。家常菜,五年没吃了。”这是李天然从美国回到北平吃的第一顿家常菜。《侠隐》里的李天然爱散步,逛遍了烟袋胡同、王驸马胡同、东单、雍和宫、王府井,李天然也爱吃,吃遍煎饼果子配咖啡、猪油葱饼、鸡子儿、羊汤面,还有那冬夜的烤肉,一定得配老白干。青年侠士游走于北平,就像一个介绍北平美食文化地图的导游。
在《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和养父喝酒聊天,壁炉里挂着两只烤鸭;另一幕里还拍到李天然吃着豌豆黄,或者干脆从蓝先生被软禁的院子里,抢来烧饼酱肉,到钟楼上和关巧红一起吃。不过,还是原著里写得详细,叫马蹄烧饼,还有果子,酱肉。张北海曾说过,虽然年代动荡,但“北平人的日子好歹要过。”
除此之外,影片中还提供了大量市井生活和饮食的细节:蓝青峰骑二八大杠,带着空瓶子去打醋;胡同巷道理的背景音,仔细听会有走街串巷的手艺人“磨剪子”的吆喝声。
似乎是出于关巧红的职业原因,小说里对服饰的描写也丝毫不含糊,而这一点也在影片中有所体现,从李天然刚回国的西式装扮到布褂长裤,细节中也体现着剧组的用心。
非典型的武侠,非典型的乡愁。旧时京城,凝聚了多少魂牵梦萦,欲语还休。
作者:王筱丽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