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美景、振兴案例和真实村民在大众视野中流行起来,不仅引发乡村出圈潮,更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力。
近日,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文化和旅游部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热播,越来越多的村庄成为“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村民也凭借其真实的性格圈粉无数。
通过呈现美丽的乡村景色,展示丰富的乡村振兴成果,以及记录生动的村民形象,这档节目在带火乡村旅游、“捧红”村民的过程中不断贡献力量,逐渐成为乡村传播的重要样本。截至第六期播后,节目全网累计收获热搜热榜超过440个,相关话题阅读量累计超12亿,央视频官方账号播放量超4000万,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破9亿。
游客打卡+案例学习,让乡村热潮更热一点
一个个村庄“火”了。
这些乡村的自然景色和人文历史,随着节目的播出被观众和网友看见,实地前往的游客越来越多。四川石椅村,坐落在崇山峻岭之中,山清水秀、云雾缭绕,被誉为“云朵上的山寨”。节目播出后,“进羌寨、住羌居、品羌宴、赏羌舞”等游乐项目更加被人熟知,这个原本就极具特色的村庄更加成为热门“网红地”。
其实早在第一季播后,“山水间的家”就成为了打卡热词。从安徽西递村的小桥流水到江苏礼诗圩村的荷塘月色,从内蒙古敖鲁古雅的林海雪原到海南梅西村的碧海蓝天,如诗如画的乡村风景让网友们心生向往。这些原本鲜为人知的宝藏乡村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截至2023年7月,广西怀洪村、湖南清溪村、四川兰沟村、安徽西递村、河北安格庄村、江西包坊村、重庆将军村今年接待游客量都超过20万人次,其中,广西大寨村游客接待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776.06 %。
除此之外,《山水间的家》更是一个生动的乡村振兴案例库。第二季播出后,不仅节目中的村子通过进一步沟通互联,交流了各自的发展心得,许多节目之外的乡村也在积极组织观看节目,深入学习借鉴《山水间的家》所展现的不同振兴模式。节目以全新视角展现着中国乡村的巨变,更激发了各地村庄对乡村振兴路径多维度、多角度的思考和探究。
透过节目,许多人看到乡村振兴并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实践。乡村“火”了,更实际和积极的意义在于告诉大家: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肯干的决心,每一个乡村都有可能焕发新的生机。
多维形象+创意互动,村民出圈更传递乐观精神
广袤的乡村土地上,孕育着千百万辛勤耕耘的村民。
“芋头芋头,每天要遇头,一天不浇水,它就垂了头”;“力气是个财,白天去了,一觉一睡它又来”……幽默接地气的农谚和爽朗乐天派的形象,让江苏东旺村的杨忙女彻底变成乡村“网红”。《山水间的家》第二季第一期播出后,当地媒体《扬子晚报》整版刊文:《教高圆圆种芋头,金句张口就来,兴化农村“社牛”大婶火了》,透过央视镜头和媒体的跟进报道,人们看到了这位平凡农村妇女身上的淳朴和智慧。
与此同时,湖北万古寺村的“摘果能手”屈艳芬从一棵橙子树嫁接留下的三层结疤,讲诉了由自行车、摩托车到小汽车的生活改变。“之前种橙的艰辛无言表达,但这些都是小事,因为我们是屈原的子孙,我们传承了老祖宗的那种求索精神来种橙。”屈艳芬的“出圈”又代表了另一种乡村价值的展露。
随着主持人、文化学者、公众人物等“新村民”与当地村民的互动,思想碰撞和文化交流彰显出更多元的价值。他们走进管家培训课堂,通过学习铺床、咖啡拉花等实用技巧,了解浙江五四村如何将温情植入细节,让民宿精细化管理充满人情味,他们的“慌乱”和房务讲师崔美艳的井井有条形成鲜明对比,也进一步展示了这些村民们的专业。
《山水间的家》之所以成功,不仅在于它对典型人物的深度挖掘,还在于它通过多维度的传播呈现了村民形象的多彩生动。节目成功地把中国乡村“人格化”,将其坚韧、乐观、勤劳传递给了观众。正是一个个“网红村庄”和“网红村民”,让乡村振兴有了更加饱满且充满细节的未来。
从美丽乡村开掘现实影响,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随着《山水间的家》的播出,中国乡村振兴事业中的年轻力量被记录、被展示,更被传承下去。
这档电视节目不仅富有文化内涵和人情味,更带动了诸多社会行动,激发了外出人员返乡创业的热情。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村庄也积极吸引村民“回巢”,新时代的“新农人”正逐渐崭露头角,他们带回新的理念和技能,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了新的力量。例如励志新村新农人黎颖钧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引进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她的努力代表了新农人的实践,也展现了年轻一代的闯劲和阳光。
在四川五星村,随着一批酒店、民宿入驻,艺术文创、农业科研、特色餐饮等100多个乡村旅游项目成功落户,村里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返乡创业,村里也富起来了。他们在乡野泥土中,开辟了自己的星辰大海,将农村变成了一个个充满希望的现实工程。
某种程度上来说,《山水间的家》可以看作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节目通过生动的乡村叙事、丰富的村民形象、激励年轻人的创业精神以及广泛的传播影响。
更重要的是,那些“红”了的村民、“火”了的村庄向观众展示了乡村振兴的多个方面,也为其他乡村提供了丰富思路和可能性。心之所向,未来可期,当更多人不断被激励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国乡村的新活力和新希望也近在眼前。
作者:王彦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