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25日电(记者林苗苗 马晓冬 侠克)在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的东南端,坐落着与我国时差约12小时的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共和国(以下简称特多)。今年9月以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的神经外科专家们远离家人,在异国他乡为患者排除病痛,为医生同行们授业解惑。
精湛的医术为患者带去福音
今年9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这支9人的医疗队在大洋彼岸开展短期医疗救助,用精湛的医术为当地患者带去福音。
记者从前方队员实时发来的图片和视频上看到,中国医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手术,为患者排除动脉瘤这一“定时炸弹”,多名当地医生在手术室内聚精会神地观摩。术后不久,接受救治的当地妇女就恢复了意识,肢体也开始能活动。
“你的动脉瘤已经清除,以后就安全了,不用担心。你恢复得不错,祝贺你!”在重症监护室查房时,医疗队队长、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党总支书记队长贾旺用流利的英语告诉患者。尽管患者说话声音还比较微弱,仍不时对医生们说“谢谢,谢谢”。
据了解,尽管特多当地医疗水平普遍不错,但神经外科较为薄弱。此次北京天坛医院的医疗队成员中有6名神经外科专家,还有1名神经介入专家、1名神经麻醉专家和一位手术室护士。同时,医疗队还带去了我国捐赠给当地的医疗设备。在特多期间,医疗队将帮助当地完成动脉瘤栓塞等12台高难度手术。
授业解惑,授人以渔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记者了解到,根据特多当地神经外科亟需加强的特点,我国医疗队已分数批对当地进行了针对性的帮扶,一方面救治当地的疑难病例,一方面加强对当地医生神经外科技术的培训。
“显微操作和内镜培训是我们培训的重点。”贾旺告诉记者,“通过内镜进行微创手术是神经外科目前主流的手术技术之一。一些特多的医生反映,在国际学术会上见过这个技术,但一直鲜有机会培训。我们此次特地带去了内镜镜头和培训模型。”
贾旺说:“我和本批医疗队中的另外3名队员在2015年就参加了中国第二批援特多医疗队,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援助。这回再次来到特多短期援助,我们发现,之前留给当地医生练习使用的人工血管已被缝合得密密麻麻,捐赠的设备维护如新,让我们非常感动。”
“抬起来一点,操作时要确保随时在屏幕中看到手里的设备。”记者通过视频看到,当地医生正在通过模型练习内镜操作技术,北京天坛医院的教授桂松柏正在手把手地耐心指导。面对难得的培训机会,当地医生热情很高,轮番上场。
“我们还将与当地相关部门商讨来北京培训的计划,并对当地医生进行面试,选拔一些优秀的医生到中国接受培训。”贾旺说,“希望能选出具备一定临床基础的医生,经过一两年的培训就能开展神经外科临床操作。”
在家时家是世界,离家后世界是家
“很多当地患者为了和我们沟通联系,都用上了微信。之前救助过的一位老太太,听说我们医疗队要过来,特地早早给我发微信,说希望能再次见到我们,还会给我们烤好最喜欢的甜点。”贾旺告诉记者,当地民众对医疗队发自内心的感激令队员们倍感鼓舞。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数次援助特多期间,参与援助的队员往往比当地医生到得早、走得晚,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精湛的业务水平,赢得了当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广泛赞誉。
“一些大型脑肿瘤、脑血管病患者急需救治,能帮到他们我感到非常开心,当地民众与我们建立的感情是什么都换不来的。”贾旺说,正是因为两次援外的经历,让人更能感觉到这项工作的必要,感受到祖国的亲切和强大。
“2015年援外回国时,我体重掉了15斤,身上晒得黝黑,刚进家门时妻子看到我便马上落泪了。”贾旺说,“但我一点也不后悔,援外经历是人生中不可复制的一段珍贵经历,是作为医者升华的过程。因为当你不离开家时,家就是你的世界,而离开了家,世界就是你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