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器物就是三星堆7号坑的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网友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月光宝盒’,这件器物的外层是一层青铜材质,中间还有一块非常漂亮的玉器,像这样的器形以前从来没有发现过。”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长黎海超在活动现场为大家讲解。在他和他的团队看来,考古就是这样让人着迷。
1934年,川大考古的前身——华西协合大学的博物馆团队,在葛维汉先生的带领下开启三星堆历史上的首次发掘,60年代,冯纪汉(音)等川大考古专业的开拓者在三星堆继续奋斗,80年代川大的杰出教授贺威(音)先生仍然坚守在三星堆带队发掘,黎海超算起来是坚守在三星堆的第四代川大考古人。
历经百年多学科交叉,科技考古已经成为中国新时代考古的关键词。“大家在新的祭祀坑上搭建起新的房子,也就是考古方舱,为我们文物提供最好的保存环境,运用科技,考古人也拥有了千里眼、顺风耳。”黎海超说,“今天就来给大家揭秘三星堆的考古新发现,我们三星堆团队利用X光技术对这件‘月光宝盒’进行研究,竟然发现了焊接技术的证据,在三千多年前古蜀先民居然能够将不同的青铜构件焊接到一起,这实在是令人惊叹。在这次发掘中,青铜神坛、青铜立人像国宝级的器物出土时受损十分严重,但是凭借这组最新的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我们能将修复完好的器物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让大家早日看到这些文化瑰宝。”
今年5月,该团队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如今,新一代年轻的考古人已经逐渐扛起了担子。在实际的工作中,团队成员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负责拍照,有的负责记录。与这一群00后、95后一起工作,黎海超却从未感受到“不靠谱”。因为无论年轻的考古队员平日里有多活泼,当他们下到“坑”里时,都会以一名考古工作者的严谨来要求自己。
“发现龟背形网格状器的第一眼,就来自我们队里年轻的同学。”这位有着“相当高的专业敏感性”的同学,在看到龟背形网格状器的第一眼后,并没有继续清理发掘的动作,而是立刻停下,向经验更为丰富的老师请示。在考古队制定专门的发掘方案后,2022年6月14日,这件在整个中国青铜时代都属首次出现的龟背形网格状器,才成功从祭祀坑抬出,被转运至文保中心继续清理。“一个专业的考古人,在清理出重要器物的时候,第一反应应该是停下来,而非挖下去。”即便这种专业性同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相悖,黎海超认为,考古队的队员并未有过任何不专业的表现。
谈及青年寄语,黎海超说,“大家选择一定要顺应自己心意,要把热爱跟自己职业选择结合在一起。从人的长远发展来讲,只要选择自己热爱的事业,坚持做下去,一定能在这个行业有所成就。”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世芳 图片 活动方提供 视频 李世芳 责任编辑 常莉娟 编辑 王奕然 审核 常斐
来源:锦观新闻
编辑:王布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