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和越来越成熟的自主技术正有力推动着中国高端装备业走出国门。9月20日,非洲第一条现代化城市轻轨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正式投入运营。作为中国轨交行业在非洲承建的第一个项目,这条轻轨还带有鲜明的“上海元素”——其“神经系统”、或者说信号控制系统则来自上海企业。这也是中国第一套出口海外的自主信号控制系统。
去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出访时,曾在该轻轨项目工地上与埃塞俄比亚总理海尔马里亚姆一道为正在铺设的钢轨拧螺丝;而且,这条线路还开创了中国轨交行业“走出去”的新模式——中方接手的不仅包括土建等传统劳务服务,更包括整车、信号系统以及最初几年的运营权。
具体来说,建设埃塞俄比亚轻轨的,基本就是我国在该行业的“国家队”,总包方是中铁集团,土建、车辆和运营维护分别由中铁二局、原中国北车旗下的长春轨道客车公司、深圳地铁集团负责,而这套100%“中国创造”信号系统的提供者是上海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在向非洲提供这套自主信号系统前,卡斯柯已在国内历练多年,走过了一条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道路。作为铁路行业第一家合资公司,由中方控股的卡斯柯是目前国内拥有最长通车里程的轨交信号企业。从2000年开始,该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上持续投入,先后申请专利约200项,终于在2013年,打破了跨国巨头对轨交信号系统的垄断,并通过了全球最严格的系统安全认证。这套证书相当于一张全球市场的通行证,中方才能最终将埃塞俄比亚轻轨合同全部掌握在手中。
埃塞俄比亚轻轨总投资4.75亿美元,全长31公里,2012年开工。专家认为,目前国内轨交市场增长放缓,竞争激烈;而据预测,海外轨交装备市场规模达1000亿美元,是国内的6倍,为中国企业开展技术输出和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极为广阔的空间。
文汇报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