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两个数据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的注意:一是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000万人,二是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
“这就意味着,当前高校毕业生已成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的主要群体,稳住了离校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就稳住了就业大局。”倪闽景表示,综合分析大学生就业取向、国家需要及岗位供给情况,有必要从缓解“就业难”的被动思路,转向全面实现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新思路上来。
在倪闽景看来,“高质量就业”不是追求“就业率”和“毕业初始工资”,更体现在大学生岗位适切、用人单位人才需求满足和国家战略得到保障。长期以来,就业岗位的需求数一直大于毕业生人数,“就业难”的供需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学生就业观、择业观的偏颇,不愿去基层和小微企业。因此,高校应该配置更强有力的就业工作队伍,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到国家建设一线和基层最前沿工作,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为骄傲。此外,要刚性保障贫困家庭、身体残疾等特殊大学生群体的就业率。从实际角度说,这个群体通常就业意愿强烈,那么政府和学校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为这些想就业的大学生提供更多帮助。
从根本上来说,还要解决供需结构性矛盾,特别是对高校学科和专业进行现代化改造,让学科设置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让学生和岗位“适销对路”。比如,加大对新基建、新制造、高端护理等方面的人才培养,加强对艺术、人文等学科的新技术、数字化教育等。
作者:单颖文
图片:周俊超
编辑:王宛艺
责任编辑:张晓鸣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