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的概念提出已有3年多,在我看来,在大数据时代,我们尤其要警惕,不要淹没在数据海洋之中;在席卷全球的城市化浪潮中,培育有为青年是城市之魂,是确保大数据时代都市形象的关键之笔;对于执掌这支笔的青年来说,尤其要树立这样一种城市体用观:建设智慧城市是城市之用,而提升人民幸福是城市之体。
世界城市日,中国对人类的责任和贡献
而这一切,都可以从“世界城市日”说起。
今年的10月31日,是联合国的“世界城市日”。这个联合国日的诞生,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10月31日的“上海宣言”上提出。上海世博会是上海开埠以来最重要的一次公共外交事件,有着诸多的开创性的探索,她的以人为本、文化多元、科技创新、合作共赢、面向未来的五点启示,值得纪念、传承和发展。因此,2011年,我在全国政协提出书面发言,2012年,在巴西里约的联合国可持续大会峰会上多次推进,尽了一个“世博人”的微薄之力,最后在中国政府不懈的努力下,在2013年12月6日,联合国大会第68次大会第二次委员会上一致通过,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就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世界更美好”。
设立“世界城市日”的意义在于汲取全球智慧,聚焦城市发展,有利于城市时代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各国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稳步推进健康可持续的城市化进程。世界城市日的目标就是坚守世界的和平发展,明年是联合国成立70周年,这也是作为联合国五常之一的中国的贡献。保护地球、汲取人类科技最新成果等具体工作还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实践。
全球城市化浪潮中的2020年和2050年
大数据和城市化都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的结果,大数据从一个侧面显示了当前全球城市化的规模和挑战。我们来看人类发展的最近214年。公元1800年,城市人口是2%,1900年增至13%,二战结束后的5年,1950年时城市人口突增到29%,说明了战后经济的复苏和繁荣,以及人类生育高峰的形成。到了2007年,进入里程碑的年份了,全球65亿总人口有一半在城市。我们特别要关注2020和2050两个点,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2020年,中华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球有42亿城市人口,城市化率达60%;而2050年,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际,全球人口是95亿,城市化占比是70%。从中,我们看到三大特点,第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第二城镇化人口向大城市集中趋向明显:从1970年到2011年,100万人口城市上升10%,1000万人口城市上升达7%;而其中大城市群主导城市化浪潮尤为明显,同时,世界十大城市中,亚洲就占了8个,包含上海和东京。
在城市化浪潮中,人类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与监控、土地与住房、社会融合、城市管理、人口,等等。
建设智慧城市之用与提升人民幸福之用
挑战的同时,也意味着机遇的存在。一方面靠智慧城市建设用好大数据,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提升人民幸福,这两件事情密切联系,体用不二。
首先,智慧城市建设是城市之用。这体现在,第一,互联互通的通讯设施。乌镇结束的全球首届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主题,用在今天的论坛上也十分合适。2016年上海要实现4G全覆盖;其次,智能设计和智能生产是物质支撑;第三,大数据计算是竞争能力。互联网金融这两年有压倒性成长,2013年,中国银行界通过网络支付总金额为1000万亿人民币,而百姓通过手机支付总金额13万亿元,前者增长22%,后者增长248%,去年底支付宝实名用户超过了3亿,仅在网上支付超过了9千亿元,所以说,大数据计算是一种竞争能力。但是核心是什么?所有的一切应该以人为本,这是我们工业化4.0发展的基础。
其次,提升人民幸福是城市之体。而幸福感应落在七个点上。就业、就读、医疗、通讯、交通、收入、文化。
有为青年修身、谋生、筑梦的大舞台
第三,也是我要重点强调的是,在大数据时代,培育有为青年,是建设智慧城市和提升人民幸福的重中之重。只有依靠有智慧懂幸福的有为青年,未来城市形象才能有活力有灵气;培育有为青年,是让大数据时代的未来城市拥有灵魂,使之既有智慧又有温情。
大数据时代,要给青年修身的机会。现代人离不开iPad等时尚品,但是诸多信息造就了更多的知道分子,而不是知识分子;满目所见的不该是负面消息,而是思考真相是何;要多思考自己的立身之本在哪里。翻开四书五经中的《大学》,赫然入目的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已经指明了一个人要走四步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数据时代,今天的青年,更是明天的栋梁。作为栋梁,以天下为己任的人,应该有艰辛的拼搏。184天的世博会期间,我有两个海外同学的子女回国做志愿者,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影响巨大;而我们的志愿者论坛开到了新加坡。这种志愿者的奉献精神是“修身”之常,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
大数据时代,更要给青年谋生的机会。谋生,小而言之,是为自己的生计,大而言之,是为社会创造。对青年而言,谋生的关键,是要身怀一技。当前中国已批准的专利和已注册的商品,有多少是在校大学生拥有的?我去台湾,在职业类的技术学校,他们的展览室里就有在读大专生和导师的专利;我在教授《合同法》时,要求学生根据合同类型,一口气能拟完条例,而国际合同,则要能中英文对翻,但有人觉得太严格。其实合同法是国际贸易法的内核,而后者是国际经济法的关键。结果一位学生去美国律师事务所应聘,题目就是把英文合同翻成中文,她如履平地。而大数据时代,新的经济业态也层出不穷。上海自贸区第一份负面清单是190项,第二份负面清单是139项,去年万众创业的机会大增,每天有多少新的职业和产业在产生。而给青年公平公正的机会殊为关键。
大数据时代,还是青年筑梦天下的机会。中国已经是购买力全球第一,国民经济总量第二,对外投资第三大国,吸收外资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筑梦天下的前提是要有国际观。不能仅仅在上海、中国的角度,更要在世界的高度,知晓世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和公共外交。就以刚举办过的APEC来看,我们提出要建亚太自贸区(FTAAP),21个经济体就像21头大雁,把十几亿人口聚拢在一起;一路一带,从古代丝绸之路走到当代丝绸之路,400亿美元基金注入其中的建设。这是中国人的梦想,更是亚太人的梦想。因此,梦筑天下是大数据时代应有的大视野、大胸怀。
最后,我要送给大数据时代的所有年轻人,你们是都市形象的塑造者,或者说是未来城市形象的主要描画者,用好大数据的机遇,建设智慧城市,应对大数据的挑战,提升人民幸福,让我们如夏衍先生所言:挫而再起,奋而再立;让我们胸怀天下,以世界城市日为新的起点,共筑个人梦、中国梦、天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