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文汇报上提前一个月在显著位置刊登了哲学“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的半版预告,当天便引来不少关注,东方讲坛和文汇讲堂不断接到电话;随后几天,“上海发布”微博发布了哲学季内容,两处的求票电话就一直响到年关。如果说微博是民意的某种“PH”试纸的话,我们听到的一种意见是“阵容蛮强大的,不过题目似乎还有些老套。”
即将呈现给大家的是一种新的尝试:专题讲座专业人群,互动方式移动传播,问题导入哲学切入。成功与否,交给听众来评判。
为此,我们采访了这次哲学演讲季的总策划——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刘世军。
文汇报:在上海的市民几乎都知道“东方讲坛”,这次的特别策划风格有所不同,是出于怎样的想法?
刘世军:这是东方讲坛顺应上海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主动探索。东方讲坛从创办到现在已走过了十个年头,作为一个深受基层群众和广大市民欢迎的讲座品牌,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融入了这座城市的文化血脉。经过10年的探索,我们把讲坛打造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平台、社会科学知识普及的大课堂,正是这三大功能的承载使东方讲坛成为上海的一个独特的文化存在。“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钜”。东方讲坛要有更好发展、更大影响,必须打破僵化、固化思维,克服倦怠、自满情绪,在保基本的前提下求突破,在积极探索中求创新,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努力在讲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组织创新、影响力提升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不断推进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这次系列讲座的推出,是一次探索和试验。
文汇报: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谈论哲学问题,似乎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作为一个大众讲坛,推出哲学演讲这个冷话题,有没有担心无人喝彩?
刘世军:当然这是一次探索和冒险,任何一种冒险都蕴含着创新的梦想,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东方讲坛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的成长必须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听取时代的召唤。我们推出哲学演讲季既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领导干部学哲学的号召,同时也是满足社会需求的必然选择。正如您所说,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在这种快速变革中我们中国人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愿景,这个愿景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将是一项震撼人心的壮丽事业,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必须明确,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只是经济上的复兴,同样应该是文化、精神和哲学的复兴。当我们暂停快速前进的车轮观察一下同样忙碌不停的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的精神状况,不足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复兴。我们会强烈地感到,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必须要有哲学的眼光和哲学的思维,要整合社会的价值和认同、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意义离不开哲学的关照。当然,哲学同样也是治疗我们“本领恐慌症”的一帖良药。从现在火爆的报名预约中,我们已深切感到,我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文汇报:东方讲坛选择与文汇报联合推出哲学演讲季,有什么特别的考虑吗?今后会不会有更多的合作?
刘世军:媒体对于这个时代的意义众人皆知。通过媒体的传播与再创造,会成倍地扩大讲坛的受众面与影响力,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是东方讲坛实现新突破的重要途径。当然与媒体合作不只是把讲坛的内容简单搬上媒体,而是双方共同的一个创造过程。这些天来,我们从题目的选定到讲座嘉宾的选择,从演讲风格的确立到内容的最终呈现,期间所进行的讨论、争执和激发出的思想火花、好的创意,已经证明了这种合作的意义和必要,所谓功夫在台下就是这个意思。“文以载道,汇以厚德”,“选择文汇就是选择文化的品质”,这是我们对文汇报的一个评判与期待,文汇讲堂不走所谓的“明星路线”,一直坚守一些平实的好东西,剔除浮躁,不搞夺眼球的“讲座秀”,这也是我们能够合作的一个前提。东方讲坛是一个开放的讲坛,在上海标志性的文化地标举办更多的东方讲坛的讲座,应该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也是开展合作的基本选向。
文汇报 吴秀娟
相关链接:为城市文化软实力补给“思想钙” ——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刘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