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在世界全球化浪潮中迅速发展。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增长的平均速度为9.36%,2004年中国人均GDP第一次进入1000美元,200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3326.8美元,2010年中国总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趋坚实,中国模式不断创造世界奇迹,成为世界焦点。
然而,与之不相匹配的是人们的精神世界的日趋荒芜。虽然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就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理念,但是由于为世界瞩目的经济成果更容易展现发展的力量,经济与科技的要求和规范逐渐成为一切领域的规则和标准,于是对于效率的追求和功用的重视逐渐成为现代人的行为准则,而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成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尽管科技发展的目的都是为全体人类谋求福祉,但是在现代社会中,科技越发展就越体现出无法真正落实到那些参与其中的现实的人们的心中。正如马克思所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财富的新源泉,由于某种奇怪的、不可思议的魔力而变成贫困的源泉。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的卑劣行为的奴隶。甚至科学的纯洁光辉仿佛也只能在愚昧无知的黑暗背景上闪耀。我们的一切发现和进步,似乎结果是使物质力量成为有智慧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则化为愚钝的物质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从早到晚忙忙碌碌,却找不到忙碌的意义和目的;或者不断地努力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而不知道获得财富的意义在哪里;甚至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地加快,人们越来越感到自我的迷失,找寻不到生活的真正意义。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所描绘的异化状态,成为当今社会个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
都是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何必走得那么着急?一位成都老奶奶的话道出了现代人内心的哲学力量。吴晓明教授指出,人人心中都有哲学。一个人,不论贫穷富有、高低贵贱,他都会对周围的事物形成一定的看法和思考,这种看法和思考指引着这个人的认识和行动,这些看法和思考就是哲学。
当代我们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需要努力地靠近哲学,挖掘深藏在内的哲学心。因为当代人,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需要心灵的照顾,渴望精神的家园。此刻,我们更加需要她在纷繁复杂的尘世生活之中,为我们的心灵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让我们的精神世界远离空虚、贫乏和浮躁,给我们以宁静、充实和希望,让我们重新回到渴望已久的精神家园。
张 娜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