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哲学的非功利性运用到中学的教育实践中去?”昨天下午,“东方讲坛·文汇讲堂——哲学与我们的时代”演讲季第三场上,进华中学的教师潘婷婷向主讲教授复旦大学张汝伦提问,然后,连听了三场演讲的她向嘉宾赠送了徐悲鸿的“双马图”,感谢哲学演讲季在浮躁社会发挥的“老马识途”之效,博得热烈掌声。
“哲学有用吗?没有用!”插队时在牛棚里坚持读《小逻辑》的张汝伦的回答或许会出乎很多人意料。这位被点评者、华东师大哲学系系主任郁振华称为“不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用一句看似简单的问答,带着全场座无虚席的听众一同开启了他对哲学之“用”的辨析。
在以“哲学的意义与批判的价值”为题的主题演讲中,张汝伦以他30多年对哲学的理解,从哲学与常识和科学的比较,谈论了哲学之用。一边讲演一边在台上模仿仰望星空的哲学之父泰勒斯的张汝伦,以这一举动形象地阐明了哲学“关注的不是世俗万物,而是对其的超越”,他强调哲学的意义不能简单地用量化标准衡量,哲学可以让人摆脱实用思维的束缚。张汝伦惯有的激情和自称“民工”也听得懂的形象语言,像一团火焰一样点燃着在场听众追求智慧的内在的激情,他偶尔夹杂着沪语的欧化长句一气呵成、喷薄而出时,掌声数次响起。葡萄酒内训师吴志明提问中感慨:“这堂课让我真正听懂了哲学——哲学是培养时代所需要的真正的‘批判精神’,即辨析后的评判而非简单否定。”
对中学教师潘婷婷的提问,张汝伦极有兴趣。他认为,大学老师其实只是守门员,身为中卫和后卫的中学老师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育的核心是什么?别让世界的复杂性销蚀了学生对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的期许。中学老师要将理想主义传递给学生。”
连续三场的哲学季受到诸多听众的呼应,浦东花木街道的团委书记周洋说,“这个下午,思南公馆、浦东图书馆都有讲座,我还是选择了文汇的哲学季,就是想把七场听个完整。”而中远集团的吴翊在文汇讲堂俱乐部微信群里说,“原来对哲学的印象还停留在中学的历史唯物主义中,这次哲学季大大改变了我的认识。”他的困惑如同现场听众的疑问一样——“无用”的哲学如此有价值,在听懂了这堂课后,如何继续提高我们的哲学修养呢?
哲学的批判方法正在越来越多地被渴求超越和智慧的听众所用,这也体现了张汝伦教授演讲的题目的效果——哲学的意义和批判的价值。
文汇报记者李念 实习生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