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作品中的上海男人常常是小白脸,这种形象被龙应台不负责任又暧昧狡猾地“啊”过一下后,上海男人基本成了“帮老婆洗内裤”的能指。其他不说,电视剧中出现的上海男,荷尔蒙指数长期低于北方男。北方男人大叫大吼是气概,上海男人大吼大叫那是精神出问题了。
不过,这几年电视剧中的上海男人形象好像有了改变。
《我的团长我的团》中,一屋子糙里吧唧的男人中间,上海人阿译出场了。在周围人只求生存的乱世旮旯中,他还要保持发型,别人看见肉动物凶猛他却还要用一个POSE表示读书人的尊严。电视剧开播不久,阿译的造型就遭到了上海人的口水。不过,电视剧后来先抑后扬地把阿译塑造成了一个智勇双全的民族英雄,网络上生闷气的上海人也就罢休了。
阿译呢,毕竟只是《团长》中的一个配角,让上海人最终长舒一口气的,是最近很火的两个电视剧中的两个上海男人:一个是《北平无战事》中的崔中石,一个是《红色》中的徐天。
《北平》里的崔中石其实也是配角,但是这个配角先声夺人,一上场就荡涤了男主人公方孟敖造成的傻缺气息,任凭风云变幻,崔中石始终方寸不乱。作为一个战斗在要害位置上的地下党人物,崔中石收放自如沉稳坚定的形象的确全面提升了“上海男人”。而《红色》中的徐天,虽然这个角色设置过于福尔摩斯,但天南地北真是有无数观众被这个抗日志士弄得神魂颠倒:家庭守护神,谦卑小爱神,DIY能手,信仰战士,武能空手夺白刃,文能脑海数据库,日语会计兼修,擦鞋修表一流,能修理日本人,也能修护老婆和老妈的关系,一句话,这是古往今来上海男人中的至尊宝。
说实在,上海男人被塑造到徐天的地步,应该给剧组送锦旗的,别的不说,“天哥”成了相亲网站上的新偶像就是实证。但是,上海男人的崭新荧屏形象,我模糊地觉得,也可能是新一轮白相上海人的开始。
去各大网站看看,崔中石也好,徐天也好,关于两位的最多评论惊人地相似:他是基友。崔中石发展了方孟敖,最后以保护方孟敖的名义赴死。徐天和铁林呢,几乎就是福尔摩斯和华生的标配,看过英剧《神探夏洛克》的观众,更能心领神会其中的模仿。当然,从电视剧中看出这一点,也算当代观众的一个主流反应,不过,看多了,你会发现,这种反应真的不只是观众的想像。比如,在《红色》登录北京卫视的发布会上,制片方就特别强调了这种摩登感情,让徐天和铁林一直手挽手,搞得现场一片兴奋。所以,在腐文化成为通俗文化新卖点的时刻,上海男人好像是以新形象站在了历史前沿,但骨子里却被塑造成了卖腐线人。而这种腐,失去了早年的先锋性,如今就剩下装饰性,就像苍白的崔中石在《北平》的大群名角中,一个人获得了说方言的权利,看上去很牛逼,其实是大家白相“上海闲话”。
不过,反过来想想,这或者也是上海特别经得起白相的一个表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