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燕
这是一个初冬的清晨,我在贝尔格莱德老城。
这是座缓慢的城市,到处都能看到陷入沉思般的表情,在咖啡馆桌前客人的脸上,在书店收银柜台后的店员脸上,甚至在街道上等公车、在街角等街灯转换的行人的背影里。也许因为漫长的冬天就要到了,也许南联盟解体的噩梦对塞尔维亚来说就是被斩断了四肢的人,可以活着,但无法恢复健康。但是当我问路,喝咖啡,找换钱的地方,仍能惊奇地发现,人们总是用不熟练的英语帮助我,或者用德语回答我,人们仍对我微笑。当我的照相机打扰到他们时,他们没有巴黎街头的随意和旧金山街头的友好,他们被惊扰了,可也忍耐下来,连姿态都没变化,人们容忍而安静,波澜不惊。
这是座二十年来城市面貌、街道设施和咖啡价格都没什么变化的城市。人们收入不多,前途不定,但是只要阳光普照,大大小小的咖啡馆里和广场咖啡座里便坐满了喝一杯咖啡、吃一块点心的人,年轻人穿着黑色大衣在艺术学院的摄影画廊前碰头,装饰成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维也纳新艺术流派的咖啡馆里播放着爵士乐。失修的咖啡馆地面上,年轻的老板在地上画了蔓延到整个地面和墙面的绿色树枝,看上去像是菩提树的树枝,这令我想起帕维奇在《哈扎尔辞典》里,描写奥斯曼大军进军维也纳的残酷战事时的一个句子:“而波西米亚森林香气扑鼻。”
所以,这也是一座真正懂得什么是及时行乐的城市。它好像经受过生活中重大创伤的中年人,创痛是那样剧烈,而且那样不可挽救,所以只能认命。他知道命运无常,祸福旦夕,所以即使是一个上午的阳光也要好好享受,即使是最悲惨的命运也要平静接受,即使只活一个早晨,也要享受它的美。我想这也许是这个城市的早上,人们总是平静地走在失修马路和失修大房子旁边的原因,他们灵活地避开路上那些坑坑洼洼,他们增加了这座失修城市的诗意。
在1999年持续七十多天的轰炸中,贝尔格莱德的共和广场是早上十点开反战民众音乐会之处,如今广场上一片清晨的宁静。在面向广场的一个街角,靠近电影俱乐部的街心花园里,面向广场,露天放着一架德国造的三角钢琴,琴身风吹雨淋,油漆已经褪色,木头也起壳。打开琴盖时,钢琴内部原有的气味依稀还在,那是种保养得很好的木头和绿绒垫散发出的乐器特有的气味。这架钢琴会不会就是当年反战音乐会时用过的呢?
琴声已经喑哑,弦与琴键都已松得不像话。露天的环境也毁坏了它的外壳,但它仍旧保留着优雅的三角钢琴的线条和体量。它站在树下,面对广场,仍旧保留着诗意的姿势。琴凳已不知去向,所以我站着,断断续续地弹了一支曲子:《破晓之歌》。不是我的意志,而是我的手指指引我弹这支曲子。
“破晓时分,好像天地初开之时。黑鸟吟唱,好像天地初现时的第一声。”歌里唱的那个早晨,一切犹如上帝初创世界的第一个早晨,一切都是新的,一切完好无缺。街角露天的旧钢琴吃掉了好多音,宛如哽噎,但勉强成了原来的旋律,祝这座城市晨安。
有人从我身边经过,听到琴声转脸看了看,又安静地走过去了。红灯亮起的时候,人们在斑驳的斑马线前伫立,背着书包的孩子转过头来,是我这张东方人的脸令他们多看了我一眼,但并未改变他们安静的神态。街灯翻绿,他们穿过街道,经过失修已久的建筑,走向朴素的街心花园。
是的,最终,贝尔格莱德在一个寻常的早上诗意盎然。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