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故宫三书”,是指《紫禁城宫殿》《国宝》《清代宫廷生活》这三部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合作出版、由我担任编辑策划的大型画册。这三部画册出版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一晃之间,已是四十年前的事了。同道汪家明兄,首先引进故宫三书至内地版,且一再出版。今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重新编排出版。前尘往事,雁过留声,不无“年寿有时而尽”,“未若文章之无穷”的兴叹。
新版《紫禁城宫殿》
说起这三部书出版的过程,真是“白头宫女话当年”,沉淀的当年人事,一下子浮翩沓至。逝者怀之,生者念之;何况,此三书是本人编辑出版生涯初出茅庐的作品,书出版的成功,坚定了我此后几十年的编辑出版理念和方向。
20世纪中期,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已趋普遍,也适逢是发达国家经济和文化的上升期。图文并茂的大型图册的出版,无论是大众图册,还是高级的艺术图录,大行其道,尤以欧美和日本出版的大型图册为盛。对于各方面仍大大落后的中文出版界,只有景仰的份儿。在香港,在日本,我也只能在书店中翻阅欣赏,且留下深刻的一个想法,“书可如此撰写和出版的”。随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的开放,中国的政治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备受海外的关注。在这种风潮下,连带关于当代中国事情与传统中国的历史文化,也成为海外华人和外国人所喜欢阅读的“热门书”,图文并茂的图册尤渴求。
开放之初,中国大陆百废待兴,印刷和出版,都远远落后于时代。所出版图书的印刷水平,远未能满足海外和世界读者的时代要求。至于图文并茂、美轮美奂、阅来赏心悦目的图册的出版,落差更明显了。其时的香港,经济和教育已起飞,社会中产阶层的文化要求形成,而香港的印刷业又跃升世界先进的行列。这些条件都是香港商务印书馆和三联书店,在香港首着先鞭,率先出版几可与美欧、日本的画册比肩、有关中国文化艺术图册的时代背景。故宫三书,无论在主题立意、内容构想、照片质量、装帧印制、中外市场的销售,以至文化传播的影响,自是其中的典范,始能历久不衰。
讨论《紫禁城宫殿》书稿(1981)由左到右:陈万雄、刘北汜(时任故宫研究室副主任)、郑连章(故宫古建部专家)、吴空(时任故宫研究室主任)
三书中,首先出版的是《紫禁城宫殿》(于倬云主编,1982年初版),也以《紫禁城宫殿》的出版过程最为艰巨和浩大,所谓万事起头难。紫禁城是世界现存最宏大的古皇宫,加上了周围的皇家苑囿,是一个庞大的古建筑群。紫禁城是承传了中国几千年皇城和宫殿建筑范式与建筑技艺的集大成。紫禁城宫殿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皇朝的皇宫别苑,大小功能的各类型建筑,一应保存。它的存在,不仅在中国,即使在世界的建筑文化中,也是独一无二、戛戛独造的。既决定要合作出版《紫禁城宫殿》,自始,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就以出版一本国际高水平、能打入国际市场为鹄的的画册。1980年代初,在方方面面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要达成所设定的目标而要克服的困难,只能用“罄竹难书”去形容,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不说别的,偌大的紫禁城,要拍摄好高质量而兼及艺术和历史功能要求的照片,就是庞大的工程。两组摄影队分头拍摄,每天朝六晚八,全力以赴,一景一照的,足足花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其中的困难,只举一桩,就可概其余。在《紫禁城宫殿》一书中,只占两个版面的乾隆花园内的禊赏亭和流杯渠的几张照片,是故宫人员和摄影组的我们,花了两天的时间,才打扫好相信已有百年历史的庭内“古董”的积尘,才灌通了堵塞的流杯渠。其他如三大殿上三台螭首的排水孔的喷水、交泰殿的铜壶滴漏、后六宫的夜景等,无一不费尽心思,动用不少人力,才拍成的。
《紫禁城宫殿》的主题内容,是宫殿建筑,举凡传统的宫殿建筑理论、美学原理、工艺技术、构建规划、应用材料、使用功能等等,无不囊括其中。书中既反映了现存紫禁城宫殿的宏伟华丽的建筑,同时,也展现了中国古建筑的集大成。德国有一著名建筑师,购读了《紫禁城宫殿》的英文版,专函香港商务印书馆转达主编于倬云先生,说他虽然关注中国的古建筑,但一直不得要领。直到读到此本画册的英文版,才完整认识和了解了中国古建筑的理论、美学和工艺技术等等,也为本书的出版,赞赏不已。
一件洽谈的实事,说起来仿如编作。《紫禁城宫殿》的样版稿出来后,我约好日本几家大出版社,上门洽谈日文版权。来到了日本著名老牌出版社中央公论社,社址是一座五六层高的办公楼。听我说明事由,底层的接待处人员,安排我就在接待处对面的会客座上等候。不久,一位编辑下来见我,客套话说过,他翻阅一遍我带来的全书样版稿后,跟我说,可否随他至楼上。上的是二楼,入编辑室主任的办公室。编辑室主任翻过书版样稿一通后,跟我说,可否随他去三楼见见总编辑。上到三楼,见了总编辑,总编辑同样翻阅样版稿一遍后,又说,可否随他上四楼。在四楼,见的是社长。他听了总编辑的简单陈述,再翻动了样稿,就对我说:“我们愿意出日文版,印数是四千册”,竟然一锤定音。在几十年的外文版权的洽谈中,如此爽快利落,是首见也是仅见。最终画册我们却交由日本规模最大的讲谈社出了日文版。在1980年代,中文图书如此被肯定、受青睐,是不容易的。
香港无线电视台“香港早晨”摄制组在故宫拍摄《国宝》(1982)
第二本出版的是《国宝》(朱家溍主编,1983年)。如所周知,原紫禁城宫殿,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故宫博物院,是国内规模最大、最重要的博物馆。藏品达百万件,加上原紫禁城内已成为文物的装置,数量更为庞大。故宫藏品从上古到近代,源远流长,艺术文物种类,包罗万状。如何让故宫的藏品,不再高不可攀,不再遥不可及,而可以走进社会大众的视野,这是策划《国宝》一书的立意。让社会大众从故宫庞大的藏品中,认识百件国宝中的国宝;并透过百件国宝,了解中国几千年艺术发展的脉络;学懂如何欣赏每一门类的艺术。主编和撰稿者,对选取的国宝,既有深入浅出的论说,也逐一作简明的阐释。照片是由故宫博物院首席摄影师胡锤先生操机,并经反复的挑选。这是一本系统而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的图册,适合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国宝》一面世,立刻风靡海外,连当时地少人稀的新加坡,也销出了三千册。
故宫所藏螭梁盉
第三本是《清代宫廷生活》(万依、王树卿、陆燕贞主编,1985年出版),这是全面揭开清皇朝九代皇帝生活过的紫禁城宫殿和皇室园囿的神秘面纱的第一本图册。皇宫御苑,既是皇家内廷生活的禁地,也是皇朝森然的政治外朝。内廷与外朝,只是一殿之隔,却是两千年中国皇朝体制的宫殿格局与统治中心,神秘而森严。所以《清代宫廷生活》,也是全面披露两千年来中国皇宫别苑实况的第一次。从世界博物馆而言,也有不少原属皇宫的博物馆,如法国凡尔赛宫、俄国的冬宫和夏宫等,但只有故宫能完整无缺、大小无遗地保存着三百年清朝廷内苑的原样和文物种种。皇皇一册,让我们读其书,如刘姥姥之入大观园,目不暇给,叹为观止。
皇家进膳用具
利用彩色摄影和彩色印刷等新科技,出版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面向社会大众的图册,目的在更好地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提升社会的文化素养——这是我入行以来的编辑出版理念,与“文章为时而作”,学问在于“经世致用”的理念相一致。故宫三书的成功,坚定了我这样的出版理念和编辑取向,努力探索,孜孜不倦,于兹逾四十年了。
如今,于倬云、朱家溍、万依等先生均已离世,令我忆念不已。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版出版之际,对故宫博物院与香港商务印书馆,四十年来筚路蓝缕、同心协力,为中国文化的承传和弘扬,为社会和大众文化的提升,开出一片天地,相信会成为中国出版文化史的一段佳话。作为一个出版人,能预身此段出版文化的盛事,何其幸哉!
作者:陈万雄
编辑:谢 娟
责任编辑:舒 明
来源:文汇笔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