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修桂(1935-2021)
倪匡曾说,金庸小说中,周伯通大抵是一般读者心中最可爱的人物。此言不虚,我读金庸武侠,最喜欢的人物还真是这位老顽童。
幸运的是,在我生命里的老师中间,竟也有这样一位老顽童似的大家——中国历史自然地理学奠基人张修桂,令我当年在枯燥的专业学习中平添几分趣味。
前此秋雨之夜,恰逢台风“灿都”肆虐沪上之际,忽闻修桂老师仙逝,泪咽无声,言犹在耳;往事如风,历历在目。
相识修桂老师,是因为一门课。
那是上世纪80年代初,作为高考恢复后的第一批历史地理专业本科生,我们有幸在大一时聆听修桂老师的中国历史自然地理课。
虽然操着一口有点难辨的福建惠安普通话,但众多的历史文献、考古学研究和野外实地考察成果等专业知识,通过修桂老师深入浅出的解惑,令人全然不觉艰涩。
课后的修桂老师更是有趣,嘻嘻哈哈之间,一改课堂上的严肃认真,无拘无束的言谈举止,不由让我浮想到可爱的周伯通。
右二为修桂老师
相熟修桂老师,是起于两次远行。
学习历史地理,修桂老师向来力主从课堂上走出去,到大自然的广阔天地里,发现真相,求取真经。
大一时,修桂老师率队奔赴马鞍山、南京、镇江,沿路教导我们近距离观察长江下游的地理特征,由此形象地认识了直渎山上的燕子矶、江苏第一大江心洲扬中岛、南京地区的下蜀黄土堆积、紫金山的背斜……
大四时,修桂老师又领军兵发长江上中游,一路浩荡,从成都、乐山、重庆、宜昌、荆州、武汉,顺流东下直抵九江,此行不仅让我们见识了多维度的长江,体验了“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恣意和放肆,更让象牙塔里的我们初次走进了乡村里的中国。
仿佛命运早有约定,十多年后,当我作为一名新闻记者,来到荆州、公安、石首、监利等地,一线采访98抗洪时,面对“九曲回肠”的下荆江河段,耳边不由响起了那些带有福建惠安口音普通话的专业讲授,一种别样的亲切之余,还有一种感受到来自老顽童绝学武功的精深。
前排右二是修桂老师(华东师大读书时)
相知修桂老师,是缘自一支烟。
大三那年,依稀记得是在一个冬日冷清的午后,窗外沥沥的冬雨让人无所事事,无聊的我们就在寝室里抽起了烟。
此时,谁也没有料到辅导员老师会突然敲门,慌乱之下,我们赶紧熄灭香烟企图销毁证据。但是,窗户紧闭的寝室内,弥漫的烟味赤裸裸地出卖了我们。
一顿“触及灵魂”的深刻检查自然是难以逃脱了。
后来,这件事不知怎么传到了修桂老师那里。烟瘾极大的修桂老师对着我们几个犯错误的同学,笑眯眯地说道:“抽烟我看也没什么不好,我就是只有点上一支烟,才能下笔如有神。没有烟,我是做不出学问的。”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几个同学也纷纷捧腹,我更是放肆地搂着修桂老师大喊:“知音呐。”
从此,我们仿佛是共享了对方的秘密一般,师生莫逆如同周伯通与郭靖结拜为兄弟、和神雕侠侣成为忘年之交。
毫无心机、天性纯真的周伯通虽然拥有双手互搏、空明拳等武功绝学,尊为“天下五绝”之首,但其行为举止犹如孩童,天生是个乐天派,逍遥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
同样,修桂老师也是心胸豁达,不拘小节,虽然是一位嗜专业如生命的历史地理学大家,但其性格为人朴实、淡泊名利,可堪比是学术界的老顽童。
当年,周伯通骑鲨东海,在强敌环伺的凶险境遇下优哉依旧;如今,修桂老师驾鹤西游,相信开朗潇洒的他一定也会快乐如斯。
永远记得你,修桂老师,我心中的老顽童。
作者:陈 烺
编辑:安 迪、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