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能耗强度同比下降8.3%,环保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200亿元
“一加一减”为上海制造注入绿色动能
通过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培育循环经济与节能环保产业,上海绿色制造取得一系列成效。记者从本市昨天举行的相关通气会获悉,上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能耗强度同比下降8.3%,环保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200亿元。在这一降一增之间显示出绿色制造正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
算“减法”,工业能耗显著下降
据昨天通气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本市节能工作取得积极成效。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能同比下降110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降幅达8.3%。“十三五”前两年,上海工业用能较“十二五”累计下降200万吨标准煤,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0.9%,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能耗的下降,与上海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关。去年,全市加大调整力度,强化负面清单管理,聚焦钢铁、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共完成市级产业结构调整项目1436项,腾出土地1.34万亩。全市积极推进煤炭减量化,集中供热和热电联产的清洁能源替代在去年全面完成,从而使全市煤炭消费量较上年下降近百万吨,可再生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达到12.7%。
能耗下降还得益于上海重点领域能效水平的持续提升。去年,上海出台工业节能扶持办法,加大制度约束,组织实施超过100项工业节能改造项目,对160多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项监察,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益。
做“加法”,绿色产业欣欣向荣
绿色制造除了要在污染与能耗上算好减法,更需要通过践行循环经济、培育环保产业、树立示范企业和行业标杆,做好产业发展的“加法”。去年,上海环保产业总营收首次突破1200亿元,同比增幅达18.5%。站稳千亿元规模的环保产业已成为“上海制造”的新亮点。
目前,上海已经出现一批绿色制造的示范标杆。去年,在国家层面的绿色制造评选中,光明乳业等四家企业获评“绿色示范工厂”,上海化工区入选“绿色示范园区”,上海市能效中心等三家单位入选“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上海移动宁桥数据中心等入选“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在具体的技术和产品领域,上海的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高效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统、高效电机等装备产品都居全国领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循环经济的高级形式,上海工业再制造产业发展去年进入快车道,涌现出包括中冶宝钢、卡特彼勒、新孚美、普惠等一批龙头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规模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再制造产业完成航空发动机再制造102台,汽车发动机再制造约2000台,汽车变速箱1.2万台、墨盒近890万只,全年产值达到44亿元,预计未来五年可望达到100亿元规模。
市经济信息化委表示,按照《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下一步上海将加快构建完善绿色制造体系,扩大绿色制造技术装备的应用推广,力争到2020年,创建100家绿色示范工厂、2个绿色示范园区、10条绿色供应链,全面培育形成绿色新动能。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