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涝和雨污水泵站、水闸、下立交等重要防汛设施点位可实时远程监控,无人机和无人船自动巡河掌握水环境和汛情,预警信息“零时差”通知防汛抢险队员集结待命……日前,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防汛安全服务保障中心正式落户闵行区新虹街道水务管理站,站内一套智能防汛指挥管理系统成为今年防汛防台的新亮点,将成为进口博览会防汛应急指挥、物资调度、现场抢险的“最强大脑”。
今年,上海防汛应急保障机制持续时间延长,从常态汛期改为至11月进口博览会结束,这对防汛应急保障提出更高要求。进口博览会防汛安全的核心保障区域为:小涞港—蟠龙港—泾北河—徐泾港—小涞港形成的封闭区域,面积约为3.6平方公里;重点保障区域为:核心保障区+虹桥商务区核心区(东至申贵路,南至迎宾三路、申滨南路,西至小涞港,北至天山西路),包含虹桥机场、虹桥火车站、地铁徐泾东站和诸光路站等主要交通集散区域,面积约9.1平方公里;扩展保障区为:东至 S20、南至 G50、西至 G15、北至吴淞江围成的区域,面积约为75.5平方公里。
闵行区新虹街道位于进口博览会防汛安全重点保障区域,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仅隔着一条小涞港。新虹街道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共有约23公里长的20条段河道,对进口博览会防汛防台影响至关重要。
记者了解到,这套“六位一体”智能防汛监控系统包括三维立体电子地图、防汛信息综合数据库、防汛信息门户网站、统一的远程调度平台、防汛App和一个防汛前线指挥会商中心,已经历过申城今年以来多次大到暴雨的考验。为建设该智能系统,闵行区用半年时间在新虹街道所有下立交、排涝泵站、雨污水泵站、水闸等重要防汛设备设施上配备传感器和摄像头;搜集申城数年的气象、雨情、台风、泵站水闸等历史信息,并将实时数据传送至后台更新、积累。防汛工作人员可通过系统的手机App端查看监控点实况视频、综合汛情、实时雨量、河道水位、积水状况、水闸情况工况、泵站运行情况、台风路径、雷达和卫星云图等信息,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历史资料、预测汛情发展趋势,及时制定对策。
闵行区水务局副局长赵伟介绍,新虹街道近几年曾遭遇过78.4毫米/小时的暴雨,部分下立交积水严重、个别居民房屋进水、道路被淹,当时市民拨打了12345热线,信息转到区里及街道,抢险队伍半小时后才到现场处置。 “现在,智能防汛系统消除了很多盲区,实时监控、传输积水量等信息,小于5厘米、5至15厘米、15至25厘米时会发出不同等级的警报,防汛应急抢险队伍第一时间接收警报并作出反应,接到黄色警报时立马集结待命,汛情传递不用再‘绕圈子’;此外,系统还可以根据雨情提前预测汛情,为及时应对险情节省宝贵时间。”
据悉,智能防汛系统已实时监控新虹街道三座排涝泵站、两座铁路下立交泵站、六处重点水域水动力装置及九座区级下立交泵站,均处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区域;可远程监控、联动运行和统一调度街道的防汛排水、水利设施和水质提升装置;同时,系统加入了无人机和无人船技术,可动态长效化监管区域内河道水质。
目前,进口博览会防汛安全服务保障中心智能防汛系统已与市、区两级防汛数据库对接,并建立起互动通道。进口博览会期间,这里将成为市防汛办的前线指挥调度中心之一,结合实时监测分析、远控调度平台、移动应用App和防汛前指会商中心,实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周边防汛防台的科学化管理、动态化响应和高效处置。
作者:李静
图片:新虹街道水务管理站
编辑:周辰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