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银行董事长彭纯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商业银行如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迈向新征程?专家学者今日齐聚陆家嘴论坛第一场专场论坛热议商业银行如何不断探索创新,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回顾中国银行业40年来的历程,从一名银行经营管理者的角度,交通银行董事长彭纯认为中国银行业不断探索、革新,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注重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中国经济巨轮行稳至远提供源源不断的经济动力。中国银行业已从单一银行体系,逐步发展为多元银行体系。总体而言,一是经营效率好,二是资产质量高,2017年末,银行机构不良率为1.74%。
中国银行业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2017年末银行业资本充足率达到13.6%,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1.3%,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达到10.75%。中国银行业综合实力的增强准确反应在了银行业榜单上。全球银行业权威杂志英国《银行家》(The Banker)公布2017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共有126家中国银行上榜,较前一年新增7家。中国银行业发展质量和速度均居于世界前列。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认为,未来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三大方面的转型。其一,将国有银行转为国有控股上市银行,真正成为经营货币、管理货币的金融企业,特别是建立起现代金融治理机构。其二,银行业的服务功能将迎来新一轮转变。其三,中国的一些大银行将成为在国际上有品牌影响力的一流大银行、金融集团。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影响力的大型金融集团,这也是有力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路径之一。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上已有许多证券公司,部分是中央所属的金融集团,部分是地方政府控股。然而,这些证券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便是独立体系带来的份额过小。戴相龙建议,应当由几家证券公司合资组成一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投资银行。强强联合之下,才能提高单个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之多、风险之多不亚于过去的40年。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院长姜建清看来,金融风险呈现新旧交融、复杂交织的特征,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过热、违规创新、金融乱象等问题暴露。面对艰难、复杂的金融风险,商业银行将又一次面临“大考”,必须要把握控制金融风险的新机制,从多个纬度关注风险和潜在的威胁,调整和创新风险管理的理念、制度、产品和方法、工具,在经济转型、动力转换过程中要及时设置好风险,保持资产稳定。
作者:王嘉旖
编辑:孔韬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