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豫园在九曲桥畔开启冷雾系统,为游客送去清凉。湖心亭冷雾缭绕,宛如人间仙境。图/视觉中国
“湖亭突兀宛中央,云压檐牙水绕廊。春至满阶新涨绿,秋深四壁暮烟苍。窗虚不碍蒹葭补,帘卷时闻荇藻香。待到夜来先得月,俯瞰倒影入银塘。”诗句所描绘的湖心亭就在豫园里,这栋建筑是清朝乾隆年间在原有的凫佚亭旧址上改建的,岁月的沉淀让它更具沧桑和魅力。
除了湖心亭,九曲桥、玉玲珑、点春堂都承载着豫园不同的历史文化……近日,一款助力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交及电商App正式上线,线下致力播散匠人匠心和东方美学的实体店也入驻豫园商城。
有关豫园的回忆正一点一点回归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在新时代用更生动的表情吸引众生。 “豫园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对于传承文化有着特别的使命”,这是豫园的自我解读。
一座亭,传诵两百年故事
湖心亭是明代嘉靖年间由四川布政司潘允端所构筑的一处景观,属豫园内景之一,当时称作 “凫佚亭”。清朝时期,布业商人祝韫辉、张辅臣等人集资在凫佚亭旧址上改建湖心亭,作为布商行人聚会议事之场所。
再后来,清朝文渊阁大理寺卿陆锡熊省亲来到此地,写下《湖心亭碑记》一文,“八窗洞辟,循桄俯临,然后鱼鸟之出没,烟云竹树之晻霭,而倩丽悟不尽于四瞩,因名之曰湖心亭。”疏密自如的佳作,谈到了湖心亭名字的来源。后人赞其行文酣畅,将通篇文字凿刻于石碑之上,立于湖心亭内。
据豫园商贸市场部总经理何宇栋介绍,此前豫园商城与中华印刷博物馆携手,将激光扫描与打印技术结合,首次重新拓印了国家级保护文物 《湖心亭碑记》,从物理上保存珍贵史料,向湖心亭的两百年历史致敬。
这也标志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基地在豫园建立,这里将成为更多中小学校文化教育活动之所。
一杯茶,承载着千年文化
每年正月初一至初五,湖心亭茶楼天天供应新春元宝茶。大年初一到茶楼喝“头茶”元宝茶,这是从清末民初就流行的习俗,现在更成为上海都市生活中难得保留下来的新年传统。
清末宣统年间,商人刘慎康接盘湖心亭茶楼,把招牌改为“宛在轩”,开设雅座,每日上午还有一班自愿集结的音乐爱好者吹奏民族乐器,供茶客欣赏,因此,茶楼生意日益兴隆。当时,城隍庙5.3公顷的土地上,就有湖心亭、春风得意楼、桂花厅、四美轩等14家驰名沪上的茶室,组成了饶有特色的茶市风光。
湖心亭茶楼于1982年按历史原样全面整修,保持飞檐花窗的三亭连体结构。整修后的茶楼很重视茶文化的研究和推广,不仅推出了别具特色的江南茶艺,还在1990年成立了上海第一支茶艺表演队,每年都要按季节组织茶会。
细心的人不难发现,今年起,豫园的很多传统节日活动“表情”更时尚了。以茶文化节来说,从形式到内容都跳出了“民俗”的框框,孩子们吟诵赋茶、广场上茶艺文化市集等,都踏准了新节奏来与现代生活接驳。
一款App,让传统文化新生
最近,东家豫园店在豫园商城华宝楼开业,这是旨在传承东方美学的东家App在上海的第一家实体店。东家App是豫园股份的战略投资企业,而这款App是基于东方生活美学的社交平台与兴趣类电商,也是中国手艺发展研究中心的互联网产业示范点。App汇聚了来自海内外6000多名手艺人的作品,覆盖茶器、首饰、服装、文玩、家居、古法食品等诸多领域。在App上还可以结识匠人,了解匠人故事和购买手艺作品。
据介绍,除了传统的春节灯会、端午文化节、中秋文化节以外,今年豫园将创设一系列特色文化节,如城隍文化系列活动、文创礼品节、黄金文化节,以及着力于弘扬传统文化的文化艺术节,如中华文字展、海派服饰展等。这些节日也将更多地借助网络的新平台和新语境,吸引更多年轻人。
作者:顾一琼 汪荔诚
责任编辑:邵大卫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