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浦东新区在城市设施、环境等六大领域研发出50余个智能化场景,逐一落实日常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经过一年多探索,已初步实现了城市运行管理“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小目标”
11月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在这一位于迎春路上的“指挥室”里,用云计算、大数据等高科技打造的“城市大脑”正在高速运转。
施工工地的渣土车有没有加盖,共享单车有没有随意乱摆放,哪里马路上缺了窨井盖……在浦东,有了“城市大脑”,类似这些问题都能被自动识别出来,并迅速通知整改。这套系统通过整合109个单位、431个系统、308万块智能水电气表、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11.8PB(拍字节)的海量数据,可以准确感知城市运行的“脉搏”和“心跳”,实现智能化管理。目前,经过一年多的探索,浦东已初步实现了城市运行管理“组织成体系、发现智能化、管理可闭环”的“小目标”。
实时监测,日常管理智能高效
走进浦东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一整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浦东景区客流、交通拥堵指数、生活垃圾处置等各项城市运行数据。这背后正是“城市大脑”在24小时高效运转。
这套系统综合运用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物联网、视联网、数联网等感知平台对接,以遍布全区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作为“神经元系统”,不仅纳入109个单位、431个系统的各种数据,还外加全区各类视频资源。
在大数据的支撑下,浦东新区在城市设施、环境等六大领域研发出50余个智能化场景,逐一落实日常的城市精细化管理。以工地的实时监测为例,一旦智能设备抓拍到渣土车没有及时冲洗等问题,系统就会推送信息至网格化管理员和工地负责人,整改和监督同步展开。
简单来说,就是在数据上实现了归集、共享和应用;在流程上,以“智能推送、闭环管理”,来推动传统管理流程再造,提高处置效率。
开发专项管理,探索与企业协同治理
浦东新区还在“城市大脑”上开发了一系列专项管理模块,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其中,12345市民服务热线模块汇集了从多个渠道过来的群众诉求,系统自动对排名靠前的诉求进行实时抓取,形成管理建议,再推送给相关管理部门。比如,挪车、噪音扰民等要求即知即办,5分钟内作出响应。如果老百姓对结果不满意,还会要求二次办理或上提一级处理,确保“群众100%的理解和认可”。
借助物联网技术,浦东的“神经元系统”能秒级感知群众诉求,主动发现城市管理问题。遍布全区的311.8万个物联感知设备实现了数据共享,会及时提示哪里的消防车道被堵占了、哪里缺了窨井盖、哪里的老人需要帮助……
浦东城运中心还与在新区运营的六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同开发了协同治理平台,在供需预测、区域调配、停放管理等方面率先做出探索。通过共享单车协同治理平台,热力图实时呈现单车分布,每一个街镇的单车辆和泊位数一目了然。供需失衡时,系统自动报警,并推送给单车公司和属地城运分中心,进行搬离或者补充,从而解决单车的合理投放问题。
作者:本报记者 唐玮婕
编辑:周辰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