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习惯了买个鸡蛋饼也要拿出手机“埋单”的时候,我们或许没有想到:以手机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正在推动形成新型的信贷体系,这一创新会是银行的挑战吗?
在今天举行的2018年上海金融论坛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本特·霍姆斯特罗姆直接笑称:这个问题有点太老了,“不是说金融科技威胁到银行业,而是金融科技和银行业是否能够合作。”
事实上,不少国外学者不约而同提到了中国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院长吉尔菲·盖瑞特就表示,中国在创新方面的典型例子就是移动支付,“在美国,移动支付比例非常小,美国移动支付的市场只有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的1/50。”
盖瑞特说,“我每年给中国学生上课,我问他们,口袋里是否有现金?没有人举手,这些年轻人兜里是不揣人民币现金的。但是我在美国提问的话,所有人口袋里都有绿色的美钞。这其实很有说服力,有形货币几千年大行其道,而移动支付正是中国的创新。”
本特·霍姆斯特罗姆则更关注以移动支付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对现有金融体系的影响。他认为,在中国,金融科技已经带来了新型的信贷体系,“中国迅速地从现金支付飞跃到移动支付,电子商务和网络的生态系统累积了海量的数据,而数据成本的下降和强大的人工智能为新的信用评分体系提供了可能。”
在霍姆斯特罗姆看来,未来金融科技和银行业会建立互补的关系,而监管机构则需要进一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性,“某家全球知名银行的行长曾经跟我交流过,他说所担心的不是未来的科技,而是能否找到未来银行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认为,中国离答案已经越来越近了,银行就快要找到新的商业模式了。”
此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中国金融研究院和国际金融家论坛主办,聚焦“开放的中国金融与世界”的主题,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金融与全球经济增长中的关键课题探寻新路径。
在现场,由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及中国金融研究院联合全球关注中国金融发展的机构与专业人士共同发起的国际金融家论坛正式成立。该论坛将力争打造一个开放、专业、务实的交流平台、研究智库与合作生态,汇聚全球智慧,为中国金融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共谋发展,为世界经济的紧密和深度融合贡献力量。
作者:唐玮婕
编辑:孙华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