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船舶结构、海上航行定位技术……这些新奇又有趣的课程内容正源于中国航海博物馆与沪上各大中小学共同开发出的航海科普课程。这些课程跳脱出单板枯燥的书本内容,让学生们在新奇有趣的互动体验中领略航海文化的独特魅力。今天下午,中国航海博物馆2018年“馆校合作”项目总结会顺利召开,会议对优秀校本课程、金牌博老师、优秀科学诠释者、科普小作家颁发了获奖证书,共有12位老师和31位学生代表获奖。
据介绍,为加大馆校合作力度,挖掘馆校合作服务深度,中国航海博物馆2018年的馆校合作项目致力于设计系列航海科普课程,开发基于场馆资源的教育实践活动,组建青少年学生航海教育科技教师队伍,形成一定规模的航海科普专家库,展出航海青少年航海研究及实践成果,与部分中小学校建立起项目试点合作机制,共同探索建立科普场馆与学校间可复制可推广的馆校合作模式。
在中国航海博物馆工作人员和中小学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博物馆课程开发、博老师研习班、科学诠释者、科普小作家、航海夏令营、文化服务包、航海研学实践等7个子项目成绩喜人,参与各个子项目的教师和学生都展现了优异的成果。
中国航海博物馆社会教育部主任吴春霞告诉记者,2019年馆方将继续总结、提升课程效果较好的子项目,继续深化与校方的合作。“目前我们还处于标准化合作的阶段,未来我们会根据每个学校不同的要求,与他们共同推出一些特色化的教学内容。” 吴春霞认为,借助航海历史文化领域的独特优势,中国航海博物馆还可以与一些学校共同合作开发定制课程、申报航海类课题研究等。
此外,由于中国航海博物馆距离许多中小学较远,因此馆方也正在考虑与第三方企业共同合作开发线上教育课程,这些拓展课程将作为教师授课的延伸内容,丰富学生们的课堂体验。
作者:王嘉旖
编辑:沈竹士
责任编辑:戎兵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